房產證由來已久,江西婺源發現285年前"不動產權證"

中國人對"房"總是情有獨鍾,中國的"農耕文化"和國人的"家國倫理",造成了中國人心目中的家,不僅是遮風避雨的居住場所,也是最終的情感歸宿地。中國人渴望"居者有其屋",不願意租房,往往不惜集幾代人的力量購房,在助長高房價的同時,個人也背上沉重的經濟負擔,甚至成為"房奴"。而房產證無疑是證明是否有"家"有"房"的最好佐證,其實早在幾百年前,就有"不動產權證"的說法。

房產證由來已久,江西婺源發現285年前

近日,婺源縣思口鎮西衝村發現一份清雍正年間的房地產買賣契約。該契約出於雍正十三年,距今已有285年。契約品相保存完好,共印有6枚大印,其中兩枚為官方大印,內容記載了該村俞氏宗祠的地皮買賣情況。

房產證由來已久,江西婺源發現285年前

據專家介紹,買賣契約是當時一種很普遍的民間交易形式,相當於現今的不動產權登記證。該房地產買賣契約的發現,對研究清代婺源縣的田宅買賣和賦稅制度有重要參考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