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上,康震畫的最後一幅畫,是首什麼詩


《中國詩詞大會》上,康震畫的最後一幅畫,是首什麼詩


《中國詩詞大會》上,康震畫的最後一幅畫,是首什麼詩


《中國詩詞大會》上,康震畫的最後一幅畫,是首什麼詩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結束兩天了,還在回味其中的精彩片段。

整個大會上,最辛苦的人要算康震教授了,又要點評,又要出外景,還要作畫讓選手競猜。十期節目,無論是現場也好,錄像也罷,康教授共為難了10組選手,畫了30幅畫。

最後一幅畫,他自己說是最不好表現的,被韓亞軒搶到了。是王維的一首詩《終南別業》,全詩如下: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康教授選用的是第三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畫得也很巧妙,是一處瀑布,一人坐在崖邊,把酒賞雲。無論是畫面還是意境都與詩意相合,應該算是一幅很好的插畫。韓亞軒小朋友雖不一定理解詩和畫的意境,但搶答成功,也可看出他的古詩詞修養。

王維在文學史上,被稱為“詩佛”,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齊名,為我們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好詩。他不僅是一個偉大的詩人,還是著名畫家。董其昌按佛教南北分宗的方法,對中國山水畫也進行了南北分宗,以李思訓、李昭道父子著色精細山水為代表的一派為北宗,李思訓被尊為“北宗之祖”;而以王維等水墨寫意山水為代表的一派為南宗,王維被尊為“南宗之祖”。王維同時還被尊為中國文人畫的“鼻祖”。在《舊唐書》中,王維被列入《文苑傳》,並稱其書畫“特臻其妙,筆蹤措思,參與造化;而創意經圖,即有所缺,如山水平遠,雲峰石色,絕跡天機,非繪者之所及也。”

王維以詩人的學養髮揮畫家的氣質,以畫家的視域涵養詩人的意境,在文學和繪畫領域揭示了詩與畫的關係。宋代大文豪蘇軾在《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對王維大為稱讚:“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王維在《終南別業》這首詩中,極寫隱居終南山的閒適生活,有聲有色,有情有景。首聯“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寫自己中年以後對世事心生厭惡而醉心佛教,把家安在風景秀麗、寂靜恬適的輞川,並建了輞川別墅。第二聯“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寫自己的生活是多麼美好。興趣上來了,就一個人在山間信步,陶醉於山間的美景,怡然自得的情趣也只有自己知道。因為沒人干涉,走得也非常隨意,就有了第三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即使沒路了,也沒關係,索性坐下來,聽溪水潺潺,看雲捲雲舒。如果自己的興致被偶然出現的樵夫或漁夫打攪了,也正好可以和他們聊幾句,這就是第四聯“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詩裡沒有描寫山中任何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橋一路,但我們人人心裡腦中都有一幅畫,一位瀟灑文人漫步山間、林中、水邊,耳邊有鳥鳴、水聲、風聲……

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欣賞的眼光和感受的內心。這也許就是詩帶給我們的豐富精神世界吧,從這一點說,生活再忙再累,也要給自己一片自由的空間,讓自己能夠“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