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誌於都」於都縣段屋鄉九龍山寺:被遺忘的伽藍

在於都縣段屋鄉鴨婆坑水庫進去3公里的深山中,有座名叫九龍山的寺院,因其寺後九座山峰矗立,形式九條龍匯具而名,相傳,寺院始建於明代。按殘留的屋基,過去曾經是座規模宏大的叢林,後不知什麼原因,寺院荒廢。

「方誌于都」于都縣段屋鄉九龍山寺:被遺忘的伽藍

九龍山山勢雄偉,群峰聳立,層層疊疊,連綿不斷。環境清幽,溪水常年不斷,直奔山腳水庫而去。登上山頂,視野開闊,遠方縣城的高樓大廈,時隱時現,美不勝收。

解放前,信士在原大殿的位置復建一幢形式客家民居式殿堂,約200餘平方,中間為佛殿,兩旁為生活區。後亦隨著山下百姓遷移,寺院亦衰敗,人跡罕至了。

「方誌于都」于都縣段屋鄉九龍山寺:被遺忘的伽藍


2003年,鑫國法師募資,維修既將倒塌的寺院。親自駐錫此地,自耕自養,鮮與外界聯絡,直至2016年去世。

鑫國法師去世後,寺院至今沒有僧人住持,寺院的幾百畝農田,已被退耕還林,種上了樹木和竹林,現長得鬱鬱蔥蔥,遮天蔽日。

現寺院由某果茶公司粉刷一新,派員工早晚服侍香火。寺院的300畝山林,大部分用來種植油茶。

「方誌于都」于都縣段屋鄉九龍山寺:被遺忘的伽藍

今以文字記於此,待有緣之士,將此古剎,重恢昔日之風采。

(作者:釋子開心;供稿:于都縣志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