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路上的“桂葉草堂”

杜宣是我國著名的劇作家、散文家和詩人。新中國成立後,他是上海市文化界的主要領導,但在工作之餘仍然創作了一大批劇本、散文、詩歌,在中外文學界、戲劇界享有很高的聲譽。1997年香港迴歸讓84歲高齡的杜宣心潮澎湃,1個月內揮筆寫就四幕大戲《滄海還珠》,反映中國一個半世紀的滄桑鉅變,包括張瑞芳在內的五代演員同臺演出了這部話劇。杜宣的舊居在泰安路上,名曰“桂葉草堂”。

“桂葉草堂”

為一個人 逛一座城 | 泰安路上的“桂葉草堂”

  杜宣原名桂蒼凌,1914年生,江西九江市人。他14歲開始發表詩歌散文,26歲與田漢等人共同創辦《戲劇春秋》雜誌,在中國戲劇史上落下濃墨重彩。

  新中國成立後,杜宣先後擔任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戲劇家協會主席、上海市劇協主席等職。杜宣早年住在長樂路,1976年底,全家13口人搬到泰安路115弄8號的小樓裡。杜宣把自己的書房稱作“桂葉草堂”,因為他原名桂蒼凌,夫人叫葉露茜,書房取兩人的姓命名。

  泰安路115弄,原為陳家巷鄉村,是一處幽靜的老式花園裡弄住宅。最早,泰安路115弄的8棟花園洋房是德國外僑在1912年到1936年之間陸續建造的,由黃邁士設計,共三排8幢,風格大致分為英國古典式和西班牙式兩種,供德士古洋行的高級職員居住。這8幢西式花園洋房,每一處房前的院落都大小不一。泰安路115弄的居民中除了杜宣,還有住在6號的著名歷史學家、教授周谷城。

往來無白丁

為一個人 逛一座城 | 泰安路上的“桂葉草堂”

圖說:泰安路115弄 新民晚報記者 蔡瑾 攝

  泰安路115弄8號是一棟假3層的西班牙式住宅,平緩的坡形屋面,上蓋圓筒瓦,配以鐵製的陽臺欄杆,窗間有絞繩紋小柱。小樓的南面有個較大的花園,園內綠樹成蔭,格調十分優雅。

  據曾參觀過杜宣“桂葉草堂”的人描述,書房四壁的書櫥裡塞滿了書,臨窗放著一張寬闊的大寫字檯,上面放著文房四寶,其中有一隻英國制的筆盤,是當年在香港時戴望舒送給杜宣的舊物,杜宣生前幾乎每天都要用到它。窗外便是花園,坐在書桌前可以看到花園裡的草地、高大的樹木及一大片竹林。

  喜歡養花的杜宣在廊下的大花園裡搭建了兩層花架,花架上擺滿了各種盆花,有君子蘭、銀杏、斑竹、紫竹等,最多的是各種顏色的杜鵑。此外,廊前還搭著紫藤架。每當杜宣看書、寫作疲倦之時,便信步走到門前的小花園裡,看看花草。據說彼時,杜宣與周谷城兩人常常隔籬而呼,談詩論藝。再加上同樣住在泰安路上的崑曲泰斗俞振飛和戲劇家黃佐臨,幾位大師彼此間經常互相串門,說“桂葉草堂”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真是半點也沒有誇張。

  新民晚報記者 沈琦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