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關注︱爸爸媽媽們,“小神獸”請溫柔以待

特別關注︱爸爸媽媽們,“小神獸”請溫柔以待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

讓原本早應回到校園的孩子依然留守在家中。

前方的白衣天使們與可怕的病毒日夜奮戰,爭取早日將它們驅除,後方的我們不出門、不聚集、戴口罩、勤洗手,爭取把病毒“悶”死就是最好的支援。全國人民眾志成城、齊心戰“疫”,逐步緩解的局勢有我們所有聽從指揮、遵守規則的人的一份貢獻!

在疫情沒有得到全面消除前,在教育部門沒有做出慎重的返校決定前,誰也不放心讓天真活潑的孩子們回到學校。一再延遲的開學,是對學生和家庭最大的負責!

特別關注︱爸爸媽媽們,“小神獸”請溫柔以待


親愛的家長們,你們陪孩子度

過了春節,度過了寒假,還迎來了

“在家上課”的新學期。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2月9日已經開學,只不過把學校的教室搬到了家中的客廳,真實的老師從眼前走進了屏幕,熟悉的夥伴從身邊活躍在了群組。可以說,自孩子上幼兒園起,您就沒有試過如此長時間地與孩子晨昏相見、朝夕相處。

您和娃是更加親密無間,還是早就開始“相愛相殺”了呢?

孩子是從“神獸”變成了“魔獸”和“困獸”,還是越來越沉靜、踏實、按時作息、嚴格管理,慢慢找到了居家學習的狀態與節奏?

這裡面還真有學問。

智慧的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善於轉“危”為“機”。

特別關注︱爸爸媽媽們,“小神獸”請溫柔以待


世上所有的職業,都需要技能培訓後才能上崗。唯獨做父母,是從孩子呱呱墜地便自然被授予。沒有父母不疼愛自己的子女,哪怕自己省吃儉用也要讓孩子衣食無憂,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無私的爸爸媽媽。為了讓孩子在下一週上好新課,有的從老家趕回城裡確保能正常收看,有的重新裝網線以保障流量順暢,還有的用並不寬裕的存款,為兩個孩子分別添置電腦讓他們彼此安心……這些,都令我們感動。

做父母從不求回報,如此的付出應該深藏在孩子心裡並懂得感激。

然而,做好父母僅有愛是不夠的,僅僅給孩子必備的物質條件也是不夠的。要成為稱職甚至優秀的父母,終生學習與成長必不可少。

陪伴孩子成長這條路,從來都是走在他們身旁,與他們一起學習,孩子才能持續不斷地從你身上獲取能量。我們活成最好的父母的樣子,孩子才有可能做最好的自己。相信很多學校近段時間都向家長們推薦了聚焦家庭教育的優質文章或公益課,目的是引導父母對孩子提升陪伴品質,建設家庭生活,培養良好習慣。同樣,很多部門也在通過積極引導家長和孩子關注防疫知識、技能的實踐,對抗“疫”英雄的事蹟的學習,拍小視頻、做宣傳畫、寫慰問信的活動,讓孩子們上好疫情下的人生大課。

近期,新學期的書本陸續送到了孩子們手上,那甜蜜、幸福的笑臉很感染人。新書期發新書,原本就是每個學生最期待的儀式,預示著新的起點與希望。隨著新課本到來的,以及網絡新課的正式開始,我們希望孩子們能珍惜來之不易的平安,調整好課桌,清理好文具,收拾好心情,潛心學習、廣泛閱讀,既聞天下事,又明書中義。

新課開始了,您的家就是學校。老師們隔空傳達關愛與指導,父母化身家庭教師,繼續從良好習慣入手,激活正向情緒,遵循“今日事今日畢”的自律原則,讓孩子在非常時期的學習進程中獲得非常成長!

如果您可以全職陪伴孩子

如果您還未復工,或者一直就是在家陪伴孩子的狀態,對於自我管理能力還不強的學生,這無疑是最好的安排。

但請剋制您的過度關注,允許孩子偶爾走神,不要讓Ta感覺無時無刻不在父母的監控之下。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要靠Ta獨立完成。課桌就是課桌,沒有玩具也沒有零食;鈴聲就是鈴聲,不能走動也不要遊離。所以,儘可能把“客廳教室”單獨留給Ta,偶爾提醒、常常關心、一直陪伴。

有智慧的爸媽,懂得該放手時就放手,從來不代替孩子學習與做事。長長的假期,孩子要慢慢學會遵守自己的作息規律,認真管理時間,學習之餘閱讀、運動、做家務、練特長一樣都不少。家長要做的,就是每天給孩子做美味可口的飯菜,用心陪伴,讓一家人宅家也過得幸福快樂。

如果您可以邊工作邊陪伴

疫情讓很多大人也切換到了“在家工作”模式,您上您的班,Ta上Ta的課,您電腦、電話,Ta平板、電視,互不干擾,相安無事。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份職責,您認真工作的樣子就是最好的示範,你負責任的態度就是最好的教材。

當然,工作與學習都需要安靜的環境,所以儘可能單獨相處。如果實在條件所限只能成為“同桌”,請降低音量、控制干擾,讓彼此的專注成就一段親子佳話。

這其實又回到習慣培養,這是慢功夫也是長時效。最重要的不是陪伴的時長,而是單位時間內的品質。如果您坐在孩子身邊卻一直刷著手機,這其實是無效陪伴。

當親子時間開啟,請把您的工作與嗜好按下暫停鍵。父母的狀態給孩子特別大的影響,哪怕彼此都不說話,氣場在流動。注視與鼓勵的目光,“此刻只屬於你”的專注,全身心的在場,孩子感受得到;心不在焉地敷衍,總是遊離的眼神,孩子也能迅速捕捉您的“掉線”。

所以,有事就去忙,有空就用心陪。

如果您外出工作孩子

由老人陪伴

雖然核心家庭更有利於孩子良好習慣和自主能力的形成,但現實情況是很多家庭由三代甚至四代構成。父母要外出工作,孩子只能由老人照顧。隔代親會讓長輩們在陪伴時多一些寵溺,少一些規則,孩子容易在寬鬆的尺度下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但這並不是說,由老人照顧的孩子就不會養成好習慣。一方面長輩們要意識到照顧孫輩不僅是飯食上的餵養,還有行為上的養成,需要給孩子樹立邊界,養育的責任裡包含了教育,教孩子行為處事的原則與要求;另一方面父母永遠要成為家庭教育的第一責任人,與長輩的教育風格形成平衡,將孩子及時引導到健康的發展軌道上來,不包辦、不焦慮,教會孩子自我管理。

爸爸媽媽們每天下班回家後,與孩子談談心,瞭解Ta一天的學習生活情況,及時與老師溝通,讓Ta感受到父母的在意與關心。這樣長期堅持,利於孩子有規律地學習與生活,健健康康成長。

特別關注︱爸爸媽媽們,“小神獸”請溫柔以待


親愛的家長們,這是一個極具挑戰的新期,考驗著學校的綜合治理水平和育人的責任擔當,也考驗著教師的線上教學能力和協同辦公智慧,更考驗父母們長時間與孩子相處時心態的調整、問題的應對和抓住教育契機的能力。

這是一次大疫,也是一場大考,每個人都需要履行多重角色,完成自己的使命,在人生答卷上完成自己的答題。

好爸爸媽媽們,家中的“小神獸”們請溫柔、耐心以待,著眼於好身體、好品格、好習慣養成,讓家庭更和諧、孩子更上進。

讓我們並肩共育,期待春光共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