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這3種“破壞性行為”,是在悄悄變聰明,寶媽們別盲目阻止

相信每個寶媽在懷孕的時候,都曾幻想過以後的寶寶會有多麼的可愛乖巧。

實際上寶寶剛生下來的時候的確是很可愛,但只要一哭就立刻化身“小惡魔”,本以為剛剛孩子上幼兒園後就會好很多。

可是沒想到2歲左右的寶寶又出現這些令人氣憤的“破壞性行為”。

家裡面總是會被寶寶搞得亂七八糟,寶媽們生氣時難免會訓斥寶寶一頓。但其實寶寶的這些破壞性行為是寶寶在悄悄變聰明,寶媽們可別盲目阻止。


寶寶的這3種“破壞性行為”,是在悄悄變聰明,寶媽們別盲目阻止


特別喜歡撕紙

仔細觀察不能發現,從寶寶7個月左右開始就特別喜歡撕紙,而且是越撕越來勁,這個過程會一直持續到寶寶3歲左右。

寶寶還很喜歡聽撕紙的聲音,會把紙撕的非常非常碎,家裡面經常上演“雪花到處飛”的場景。

寶寶的這3種“破壞性行為”,是在悄悄變聰明,寶媽們別盲目阻止


原因:

其實撕紙可以促進寶寶的大腦發育,在撕紙的過程中能刺激寶寶的視覺、聽覺與觸覺,同時增加寶寶腦細胞的靈活性。

在撕紙這個過程中,不僅需要手臂手腕用力,還需要大腦配合,並會促進大腦與運動有關的腦區發育,讓寶寶的四肢更靈活。


寶寶的這3種“破壞性行為”,是在悄悄變聰明,寶媽們別盲目阻止


喜歡翻抽屜、翻包

家裡的抽屜、寶媽們的包包,幾乎是寶寶們的第2玩具。

寶寶不管有什麼事,就非常喜歡把抽屜拉出來,並且將抽屜裡面的東西全都翻出來。如果抽屜的高度過高自己夠不著,寶寶還會很著急。

包包更是寶寶不會放過的東西,當看到包包裡面的東西“嘩啦”一下全都出來了,寶寶會非常的開心。


寶寶的這3種“破壞性行為”,是在悄悄變聰明,寶媽們別盲目阻止


原因:

一般情況下喜歡翻抽屜的寶寶正處於“空間敏感期”,這時他們的空間認知正處於飛速發展階段。

對空間的大小、裡面是什麼、翻出來會有哪些變化等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對抽屜、包包這種小空間感興趣。翻東西不僅可以讓寶寶更開心,同時還能建立寶寶的空間認知,對邏輯思維的培養也有好處。

但寶寶的東西難免會給寶媽們帶來一些困擾,這時可以給寶寶設定一個固定的櫃子,讓寶寶只翻這一個並翻個夠。

寶寶的這3種“破壞性行為”,是在悄悄變聰明,寶媽們別盲目阻止


喜歡到處亂扔東西

寶寶都是很喜歡亂扔東西的,只要是能抓在手裡的東西都會扔出去。

不管是自己的玩具還是常用的勺子,都是寶寶亂扔的對象,家裡面時常是10分鐘不到就變成了“垃圾場”。

寶寶的這3種“破壞性行為”,是在悄悄變聰明,寶媽們別盲目阻止


原因:

扔東西代表著寶寶精細動作的發展,能促進手部精細動作相關腦區的發育。

扔東西與撕紙有所不同,在扔東西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寶寶的手臂和手腕相互協調,還需要寶寶的手、眼、大腦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扔東西這個動作。

扔東西剛好可以鍛鍊寶寶的手、眼協調性,但是家長要注意,不要把危險的物品放在寶寶隨手可抓的範圍內,以免讓寶寶受傷。


寶寶的這3種“破壞性行為”,是在悄悄變聰明,寶媽們別盲目阻止


2-3歲左右的寶寶正處於大腦發育的高峰期,在寶媽們面前這些具有“破壞性的行為”,正是寶寶大腦發育、精細動作發展的表現。寶媽們要抓住這個時期促進寶寶精細動作的發展,可以適當用貼紙轉移寶寶的注意力,青青推薦《綜合能力開發趣味貼紙書》與《專注力貼紙》。

寶寶的這3種“破壞性行為”,是在悄悄變聰明,寶媽們別盲目阻止


貼紙這種簡單的遊戲對於寶寶來說,需要精細的手眼協調動作才能貼準確,而且在找貼紙的過程中還需要用到寶寶的觀察力、記憶力以及專注力,有助於這些必備的學習能力的開發。


寶寶的這3種“破壞性行為”,是在悄悄變聰明,寶媽們別盲目阻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