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達海 戰略通道優勢重塑西南開放新局

編者按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推進,戰略通道優勢正成為西南地區撬動“開放”夢想的支點。近日來,“通江達海”成為西南地區發展的高頻詞,尤其是成都《關於加快構建國際門戶樞紐全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意見》《建設西部對外交往中心行動計劃(2017—2022年)》兩份重磅文件的出臺,聚焦“四向拓展”戰略通道優勢,吸引各方關注,同時也意味著西南地區的全方位開放將站上新的起點。

論勢

本報記者 王彩娜

通江達海的西南,一改往日的偏安一隅,重慶、四川、貴州、廣西、雲南等地開始各放異彩,藉由建設戰略大通道的優勢,內陸開放高地棋局有了新解。

不懼時空

6月初始,貴州通江達海“黃金水道”烏江干流關鍵性工程——構皮灘水電站通航工程建設接近尾聲,今年年底,將全面進入調試階段。

作為貴州融入“長江經濟帶”和通江達海的主要水運通道建設,貴州省已將烏江納入貴州交通建設的總體佈局,要求儘早打通黔中腹地通往出海口的水運“黃金通道”。

待構皮灘工程建成通航後,將全線打通貴州通江達海的水上通道,單向過船時間僅需38分鐘,500噸級船舶可以從貴陽的開陽碼頭依次通過構皮灘、思林、沙沱、彭水工程(船閘),最後在涪陵進入長江到達出海口。

正埋首衝刺世界城市的成都,也有大動作。

6月19日,成都市出臺了《關於加快構建國際門戶樞紐全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意見》和《建設西部對外交往中心行動計劃(2017-2022年)》,對成都全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高水平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和內陸開放高地、構建立體全面開放新格局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

其中,在戰略大通道建設方面,著墨頗多。成都提出“5項計劃”,實施國際客貨運航線拓展計劃、航空貨運重點發展計劃、國際班列提能計劃、數字“一帶一路”信息通道建設計劃、國際供應鏈體系建設計劃。

比如,鼓勵國內外航空公司、全貨運基地航空和航空快遞企業在蓉集聚發展,對新開通國際定期直飛航線和國際航空貨運的戰略性航線給予專項扶持,並在航權及時刻資源協調方面給予支持,佈局“48+14+30”的國際航空客貨運戰略大通道。

再如,依託7條國際鐵路通道和5條國際鐵海聯運通道,形成以國際鐵路班列、國際鐵海聯運班列為支撐的陸上物流體系。

戰略大通道的建設,讓地處西南內陸的省區市有了不懼時空的底氣,地理上的劣勢轉化成了新優勢。

“四向”發力

與緬甸、老撾、越南三國接壤,邊境線長約4060公里,地處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地區和印度洋周邊經濟圈的關鍵位置,但由於基礎設施建設落後,雲南的區位優勢在過往一直並未得到充分施展。

優勢在區位,但云南未來的出路在開放。

近年來,雲南圍繞“一帶一路”倡議,著力打造路網、航空網、能源保障網、水網、互聯網五大基礎設施網絡。待立體交通網絡全部建成後,將構築起雲南交通通江達海、連接周邊的樞紐中心,使雲南由原來全國路網的末梢地位,戰略性地轉變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國際大通道前沿,融入“長江經濟帶”以及“一帶一路”建設。

按下“快進鍵”,跑出“加速度”的貴州,在全方位擴大開放方面也是狂飆猛進。隨著高鐵、水運、高速公路和國際航班的不斷完善,貴州的全方位大開放有了新突破,通江達海後快速通過長三角、珠三角和東盟自由貿易區、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擁抱全球。

事實上,近年來,貴州一直高舉開放大旗,努力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的建設,推動大數據、大旅遊和大生態發展,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截至目前,已與全球200餘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往來關係。

再觀“南向通道”建設主力軍之一的廣西,“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的“三大定位”正在落實中,通過深入實施開放帶動戰略,開放型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四維支撐、四沿聯動”的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已經雛形顯現。

其中,作為“南向通道”和中新互聯互通建設的重要依託,廣西北部灣港發展迅速,與7個東盟國家的47個港口建立海上運輸往來,定期集裝箱外貿班輪航線達29條,年貨物吞吐能力超過2億噸,形成內陸腹地走向東南亞、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等地的海上大通道。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在歷史的地緣脈絡裡,成都的商船自古便可通江達海,而今,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更加聚焦“四向”拓展,全面構建聯通全球通江達海的戰略大通道。

開放促發展,西南地區的戰略地位近年來得到顯著提升,實現了由西南邊陲到東向、南向、西向、北向開放合作前沿陣地和窗口的蛻變。

積厚成勢

西南的故事到此並未結束,建設的鐵路也還在向海洋延伸。

未來,貴州的高鐵路網將織得更緊、更密,通江達海的夢想成為現實。《貴州省鐵路網規劃》明確,到2020年,貴州將初步建成“北連川渝、南通兩廣、西通雲南東南亞、東連長三角”的對外鐵路大通道網絡。

與此同時,北上長江、南下珠江,多條水運通道為貴州進一步融入“長江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了新的機遇。根據規劃,到2020年,貴州省通航里程將達4100公里,水運能力達5000萬噸,港口吞吐能力突破4000萬噸,初步形成貴州通江達海的水路運輸體系。

成都的開放願景中,還有一抹亮色:打造西部對外交往中心。

根據《建設西部對外交往中心行動計劃(2017-2022年)》,成都將大力增強西部對外交往中心功能,堅持“服務國家外交戰略全局;服務區域對外交往發展;服務城市發展戰略目標;服務企業人才發展需求”的基本原則。到2022年,將成都建設成為國際門戶樞紐、打造內陸開放經濟高地、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建成“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同時要把成都建設成為國家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和國際友好往來門戶城市,從而推動泛歐泛亞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目前已有17家獲批領館,是內地“領館第三城”,已與全球89個城市締結友城或友好合作關係,281家世界500強,106條密佈空中的“飛的”線路,從蓉歐快鐵拉來的“萬國超市”……這樣的成都,足以承擔西部對外交往中心的角色。

巴基斯坦駐成都總領事穆罕穆德·提普日前在成都市對外開放大會上表示,“我們十分看重中國西部,尤其是四川成都,希望藉助眾多合作基礎,在成都設立巴基斯坦文化中心。”

積厚才能成勢。在開放上,奮蹄疾行的成都,將聚焦“四向拓展”戰略通道優勢,大幅增強國際通達、洲際中轉和國內連通能力,全面貫通“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和長江經濟帶,構建全方位立體口岸,建設以成都為核心的供應鏈體系,完善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到2022年,全市國際(地區)客貨航線總數突破120條,形成48條客運、14條貨運、30條文旅航空戰略通道和7條國際鐵路貨運通道、5條國際鐵海聯運通道,航空旅客吞吐量突破7000萬人次,航空貨郵吞吐量突破110萬噸。國際鐵路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萬標箱,國際班列在國內開行城市中持續保持領先地位,服務貿易規模達到200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