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注意了,兒童溼疹是“幹”出來的,不是“溼”出來的!


溼疹多發於秋冬季、冬春季交替季節。

在北方,當供暖開始後,溫度上升,家裡會變得更乾燥,孩子的皮膚屏障就會出現問題,會變得更差,這樣則更容易導致過敏原進入皮膚,引起過敏反應。

什麼是小兒溼疹?

家長注意了,兒童溼疹是“幹”出來的,不是“溼”出來的!


“溼疹”這個名詞家長們可能比較熟悉,但“特應性皮炎”一詞卻聽得比較少,嬰兒溼疹是“特應性皮炎”在孩子嬰兒期的一種表現,是人的皮膚對環境產生的過敏反應,體現在皮膚上。會在皮膚上出現丘疹、鱗屑、紅斑、苔蘚化等皮膚的反應統稱為溼疹。

寶寶離開媽媽身體後,要逐漸適應環境,如果是一個易過敏的孩子,對於環境的適應則是一個緩慢而漫長的過程。

根據2014年全國7歲以下溼疹(特應性皮炎)流行病學調查中,我們發現:

1~12個月的發病率約30.48%;

1~2歲發病率約19.94%;

6~7歲的發病率約為10.39%。

溼疹與“溼”有關嗎?

家長注意了,兒童溼疹是“幹”出來的,不是“溼”出來的!


“溼疹”一詞最開始是從希臘文引申而來——“水沸出的狀態”,這是形容急性溼疹的狀態。

其實,溼疹並不是潮溼引起的,溼疹最主要的皮膚狀態是乾燥,乾燥後會造成皮膚屏障的問題,使過敏原更容易進入體內,所以溼疹的孩子是需要保溼潤膚來修復皮膚屏障以阻擋過敏原的進入。

防病大於治病,建議要新生兒預防溼疹發病,家長可以為孩子先進行保溼潤膚,這樣可以減少一半以上溼疹的發作。

我們發現,小寶寶剛出現溼疹很少是全身,頭面部是好發部位。主要是由於頭面部是外露部位,接觸環境的機會也最多,如果孩子的皮膚屏障有缺陷,過敏原很容易進入體內引起過敏,之後會出現全身過敏或者其他器官的過敏。

溼疹與痱子應該如何判斷呢?

家長注意了,兒童溼疹是“幹”出來的,不是“溼”出來的!


家長分不清,認為溼疹也是與“熱”相關,因為經常能夠聽大家說:“一熱,溼疹就會加重。”那麼痱子也是跟熱相關,這兩者有關係嗎?

其實,痱子和溼疹的機理是不同的。

溼 疹

溼疹是過敏反應。好發部位:眼周圍、口周圍、頸部、肘窩、膕窩、踝前等。

痱 子

痱子是與排汗多、汗管堵塞所導致。好發於汗多的部位,如:前胸、後背等。

溼 疹

溼疹是多形態的。

痱 子

痱子大小一致、是非常均勻的紅色丘疹。

溼疹不可以亂用藥

家長注意了,兒童溼疹是“幹”出來的,不是“溼”出來的!


在接診的過程中,會看到家長們拿出各種自行給孩子治溼疹的藥膏,但想特別提醒家長的是:

在家長自行選用的藥品中,有些藥膏雖然可以用,但效果非常有限,而更重要的是藥品的安全性,有些則根本不是藥物,有些則沒有經過嚴格國家藥監局審批。

但有些確實家長在不知情、或者誤認為藥品中不含激素的情況下給孩子亂用強激素的藥物,那麼這種危害對孩子來說是更大的。所以,兒童溼疹家長不要亂用藥。

激素真的那麼可怕?

家長注意了,兒童溼疹是“幹”出來的,不是“溼”出來的!

很多家長都會談激素“色變”。但溼疹的一線治療自始至終是使用激素治療,但兒童用藥時,醫生會進行嚴格選擇,會選擇一些軟性激素,效果好、副作用少、透皮吸收少,也就是需要藥物在皮膚上產生作用,而非進入體內、血液內進行吸收。

醫生在為孩子治療時,在控制疾病的基礎上是由強到弱,最終停掉激素,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治療的過程中,指導家長為孩子進行正確的家庭護理,避免可能的過敏原。

提醒家長的是,既不能談激素“色變”;也不能自行亂用激素。

溼疹要如何護理呢?

家長注意了,兒童溼疹是“幹”出來的,不是“溼”出來的!


一般來說,基礎治療是非常關鍵的。如何解決寶寶皮膚乾燥,保護皮膚屏障呢?

從幾個方面為家長們科普一下:

洗、護

洗澡水的溫度建議在32~37度。時間不要過長,大約5分鐘左右,不要超過10分鐘,如果時間過長,皮膚角質層的功能就會受影響。

北方人有搓澡的習慣,但要注意,患溼疹(特應性皮炎)的孩子並不適合搓澡,沐浴後蘸幹水分,不要揉搓來擦乾皮膚。

對洗滌產品則建議使用無刺激、低致敏性的清潔劑,並不需要每次洗澡都使用,用量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定,如出汗多的時候可以在腋窩、大腿根適量使用等。

洗浴後,要馬上塗抹保溼潤膚劑“鎖住”水分,但需注意保溼潤膚劑要選擇無香味、無色素、無致敏防腐劑的產品。

穿

在衣物穿著方面,服裝儘量挑選淺色、純棉衣物,不宜給孩子穿纖維及人造化工合成材質的衣服。溼疹的寶寶不宜捂得太熱,給溼疹的寶寶穿衣服,體溫合適即可。

很多家長在餵食寶寶的時候,會有忌口的現象,但根據《兒童特應性皮炎相關食物過敏診斷與管理專家共識》提醒,當不確切某樣東西過敏時是不建議忌口,所以,要正確判斷孩子所患溼疹(特應性皮炎)是否真的與食物有關。

如果無關,過度禁食會導致孩子營養不良。

如果溼疹(特應性皮炎)在急性期,可以儘量避免食用易過敏的食物,病好了,如果不過敏可以繼續吃。

不要盲目地根據過敏原結果來判斷是否能吃。

溼疹去“根”嗎?

溼疹是無法去“根”的,溼疹的發作與寶寶的體質相關,反覆發作溼疹的孩子基因是有缺陷的,一是皮膚屏障的問題,二是存在免疫缺陷,所以容易出現過敏反應。

家長注意了,兒童溼疹是“幹”出來的,不是“溼”出來的!

部分內容轉自網絡,如有侵權,可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