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改變了生產模式,兩點、三點式及合作生產您瞭解多少?

在養豬實踐中,隔離分點式生產模式與傳統一點式生產模式相比對成活率、疾控及員工專業化方面有很多的優勢。近年,隔離分點式生產模式也在集團和規模場中得到了大量的應用。

一、兩點式生產

傳統上,斷奶仔豬會在妊娠舍和產房所在的豬場內飼養至體重30公斤。然而,此文中介紹的“兩點式生產”指仔豬3周齡斷奶後被轉移到另個單獨的豬場,開飼養至出欄。

非洲豬瘟改變了生產模式,兩點、三點式及合作生產您瞭解多少?

目的:生產健康的生長--育肥豬

在這種生產模式下,母豬場只提供斷奶仔豬,仔豬斷奶後轉移至其他獨立的保育、育肥場。理想的育肥場應有獨立的豬舍,但通常情況是分隔開的獨立單元,供每週的斷奶仔豬飼養。為減少豬舍之間的懸浮微粒傳播,各豬舍之間的間距至少15米。

在此體系下,仔豬接種支原體疫苗,根據要達到的健康狀況,選擇在20-27日齡斷奶。歐盟禁止低於28日齡斷奶,除非出於健康的原因,且仔豬轉群至乾淨的豬舍,並達21日齡以上才能斷奶。在歐盟,低於21日齡斷奶是違法的。

二、三點式生產

隔離三點式生產管理模式源自與20世紀80年代的北美國家,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引進推廣。公豬與母豬飼養於第一個豬場,同時仔豬在此豬場出生並哺乳。仔豬斷奶後轉到第二個場內飼養至25--30公斤,然後再轉群到第三個場進行育肥。

非洲豬瘟改變了生產模式,兩點、三點式及合作生產您瞭解多少?

目的:切斷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顧名思義,此係統將豬場分為繁殖場、保育場和育肥場,後者可參照兩點式早期隔離斷奶設計,通過對豬舍內部進行分隔以做進一步調整,實現批次生產,全進全出。

三、合作生產

養豬生產者可通過多種方法聯合起來,包括將一些豬場改造為專業繁育場,一些改造為保育場,其他豬場改造為育肥場,以充分利用三點式或多點式生產方式的優勢。合作生產也能共享不同豬場中已有的特定病原信息,據此制訂疾病的區域清除方案。它對於豬痢疾與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徵的防控尤其有幫助。

非洲豬瘟改變了生產模式,兩點、三點式及合作生產您瞭解多少?

綜上所述,隨著養豬規模化、自動化程度的發展和應用,隔離分點式生產模式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模式,也帶來了更高效的流程。非瘟環境下,企業更注重於生物安全的實踐,隔離分點式生產模式對於生物安全的應用變的更為容易實現。您對隔離分點式生產模式還有哪些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