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留不住”,骨幹的“我要走”,“教師荒”為什麼愈來愈烈

年輕的“留不住”,骨幹的“我要走”,這種“教師荒”僅存在於經濟比較落後的鄉村地區和貧困地區。而一些工資比較高,生活環境和工作條件都比較優越的城市教師並不存在“教師荒”問題,相反很多市裡的學校教師招聘競爭同樣異常火爆。

所以這個問題並不是教育界的普遍問題,而決定年輕老師“留不住”,骨幹教師“我要走”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

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工資待遇問題,入職工資低是年輕教師吸引不來,甚至留不住的根本原因。

目前,很多經濟欠發達的貧困地區或才廣大農村教師的入職工資只有2500元左右,而這2500元還是定級初級職稱後,才能領到的工資,很多初入職的農村教師往往要經歷一兩年的有崗位無編制的階段,工資在1500元左右。

這個入職工資待遇是絕大多數年輕人無法接受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即使沒有學歷的人在外打工起薪也要3000左右,何況有水平的年輕教師呢?他們絕不甘心回到農村掙這點低廉的工資的。

年輕的“留不住”,骨幹的“我要走”,“教師荒”為什麼愈來愈烈

排在第二的是,農村教師生活條件艱苦,工作環境惡劣,是形成“教師荒”的重要原因之一。

1、在農村任教離家遠,每天往復,天長日久,耗費精力。

現在,大多數農村非寄宿制學校,不給老師提供寢室,老師們只能驅車幾十裡,一天往返兩次來學校教書,再加上,學校本來就上班早,下班晚,很多人受不了這份起早貪黑的苦。

2、農村學生多是留守兒童,難管難教,家長也難溝通。

排在第三位的是,職業晉升難,教師們看不到美好的職業前景。

近些年,雖然國家一直呼籲,高級職稱向農村教師傾斜,但多地教師面對極少的職稱名額,依然晉升無望。

就拿小徐老師所在地來說,近十年來中學中級職稱和高級職稱一下名額也沒有,全鄉鎮200多教齡20年以上的教師連中級職稱都沒有評上,就更別奢望高級職稱了,這就意味著這部分老師,即使到退休最好的結果可能只能評一箇中級職稱,並且如果鄉鎮教師不大量招聘年輕教師,或者不大量增加中級和高級職稱名額的話,就將意味著有一部分教師到退休連中級職稱都評不上,就更別說高級職稱了。

這樣的職業前景,讓一部分骨幹教師紛紛失去了堅守農村的信心,選擇出走工資更高,職業前景更光明的崗位。

年輕的“留不住”,骨幹的“我要走”,“教師荒”為什麼愈來愈烈

排在第四位的是,教育越來越走向市場化,一些民辦學校四處開花,再加上校外輔導班的興旺發展,讓一些年輕教師和骨幹教師有了更大的從業空間。

很多年輕的教師,一方面準備考城市教師編制,一方面在民辦中學或校外輔導班幹著教師工作,根本不耽誤掙錢。

而一些有魄力的骨幹教師也紛紛離開沒有職業發展的鄉村公立學校去民辦學校上班,或者乾脆幹起了課外輔導班,其收入大大超過了在鄉鎮學校的死工資。

另外還有,教師地位低下,學校讓老師承擔的非教學任務內的雜事太多等一系列原因,也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形成“教師荒”的原因。

年輕的“留不住”,骨幹的“我要走”,“教師荒”為什麼愈來愈烈

總之,隨著,廣西,安徽等一些工資比較低的教師招聘遇冷現象的出現,人們也開始擔心大多數鄉村學校或者工資水平代的學校,教師老齡化問題。

那麼如何解決這一“教師荒”問題呢?

其實,大家心知肚名,提高鄉鎮老師的工資待遇,拓展鄉鎮教師的職業前景,就一定會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紮根農村,發展農村教育

例如,寧夏在農村從教的教師就不存在年輕的“留不住”,骨幹教師“我要走”的 現象,相反一些城裡的老師也巴不得來農村從教,原因在於,寧夏實施了真正有利農村教師的好政策:

一方面提高鄉村教師補貼,人均達900元,最高補貼1800元,另一方面對連續在農村任教15、25年的教師,給予不受任何限制,直評中級、高級職稱的待遇。

年輕的“留不住”,骨幹的“我要走”,“教師荒”為什麼愈來愈烈

所以,農村教師的“教師荒”形成原因根源還是在於待遇,只有提高農村教師工資待遇,擴展職業前景,才能留住並吸引優秀的教師前來任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