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二十年幾次大的疫情看肺炎疫情對於豬禽養殖業的影響


從近二十年幾次大的疫情看肺炎疫情對於豬禽養殖業的影響

但在一場新的前所未有的抗擊新冠肺炎的戰役打響後,讓養殖場戶措手不及的是多地封城封村封路的網格化防控,導致飼料、獸藥等生產物資運輸受阻,部分養殖場戶出現了存料不足甚至嚴重缺料。隨後帶來的將是飼料漲、管理成本上升等諸多挑戰。


疫情對養殖企業在生產與銷售等方面會產生哪些長遠影響?企業又該如何去正確面對?不妨回頭看看近二十年來幾次大的疫情對於豬禽養殖業的影響,並做一些比對與思考。

從2000年到2019年先後發生幾次重大疫情:2003年發生“非典”、2006年發生禽流感 、2013年發生禽流感 、2018年發生“非瘟”,這些對於畜禽養殖行業的影響以及對其後期的行業的發展與“新冠肺炎”相比有一定的可比性。

① 2003年的“非典”,較多的影響了人員的流動,也沒有本次嚴重,農牧行業的業務還是繼續推進,整體上來看對畜牧業有影響,但顯然比不上“新冠肺炎”的影響。


② 2006年(2005年末開始)發生禽流感,對養禽業形成致命打擊,整個養禽行業陷入大蕭條。中小種禽場陸續破產關閉,中小散養戶虧本退出,2007年行業反轉,種禽場尤其是大型場賺翻,具備逆向思維、有資本投入和戰略眼光的客戶與企業也賺得盤滿砵滿。

③ 2013年4月份開始發生禽流感,(剛好遇上豬週期的低價期),豬禽“同殺”置養殖(豬、禽)行業近乎於“死地”,禽苗沒有人要、省際種苗禁運(防止疫病輸入),廣東、廣西成雞(三黃雞)按只售(10元/只)也無人要,每隻虧損約10至15元,致使廣西具20年曆史的大型養殖企業破產。2015年豬禽行程大反轉,價格創歷史新高。壯大了大公司的行業地位,清出一批散戶,成就了一批優秀的養殖企業與客戶。


④ 2018年8月份開始發生“非瘟”,2019年初也由於恐慌,養殖戶大量淘汰出局,結果留下來的都變成了金豬。同時也成就了規模養豬企業以及火熱的養禽行情。


總結上述重大疫情對於農牧業的影響,每一個瘟疫過後最明顯的兩大特徵:大量中小散戶退出行業,規模化企業快速形成;後市後半年到一年內必然行情大反彈,從價格上看就看得出,而且,疫情影響越大,後市反彈越大。這是農牧行業最殘酷的冷冬,但每一個冬天終將過去,只有在衣櫃裡儲備好了棉衣的企業才能活下來,迎來春天。


2019年是痛苦的,非瘟給予了我們重大的考驗與蛻變。2020年將會更加痛苦,尤其是上半年畜禽行業和我們都會非常痛苦,但除了成長,我們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我們需要堅定信念,持續投入,打造根基,在寒冷來臨的時候織好棉衣,在黑夜的時候練好內功去迎接黎明,迎接行業的反彈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