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才發現能被父母嘮叨是一種幸福。

大事小情都要過問、經常被要求“報備”行蹤、必須按照父母說的做……

一些年輕人抱怨,成年後,父母對自己的管束依然非常多,自己被迫成了“媽寶”。

你的父母對你的管束多嗎?

長大後,才發現能被父母嘮叨是一種幸福。


長大後,才發現能被父母嘮叨是一種幸福。


成年後面對父母的管束,會感覺有負擔

肖薔大學畢業後回到老家工作,與父母住在一起。

她經常這樣抱怨,“我在媽媽眼裡是個長不大的孩子,她要求我晚上一定要在10點之前回家,晚了的話,她會一直打電話催促。朋友們也都知道我必須晚上10點前回家,有時因為我的關係,聚會早早就散了”。

“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都被父母照顧得無微不至。但是我現在自理能力很差,一些在大多數人看來很容易的家務活,我都做不好。”

很多人表示,成年後父母依然會管束自己。

有人認為,很多父母對孩子不願意放手,孩子也不願意獨立,導致親子之間沒有邊界,孩子也喜歡依賴父母。

“比如,很多人考大學的時候已經成年,但有的人會被父母要求必須讀某專業,不管喜不喜歡。”

其實孩子們可以直接把想法告訴父母,直接對父母提意見。在親情、愛情和友情等感情中,最關鍵的都是溝通。

溝通能讓我們瞭解彼此的想法,溝通的基礎是平等。我們要尊敬父母,但是溝通中,我們和父母是平等的。

也有人表示,成年後面對父母的管束會感受到滿滿的愛。但大多數人認為是負擔或者煩惱,甚至有人會因此處在崩潰邊緣。

有的家長認為自己永遠是正確的,會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方法來學習、工作、生活。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一種傷害。

父母從自己的認知出發,去幹涉孩子各個方面,有時候不一定對。尤其孩子大了之後面臨的問題,家長往往並不能全部理解,干涉過多會導致孩子缺乏獨立性。

長大後,才發現能被父母嘮叨是一種幸福。


長大後,才發現能被父母嘮叨是一種幸福。


多數人認為父母要給子女獨立空間

只有少部分人認為父母應該嚴格管束成年子女,因為子女再大也是他們的孩子;大部分人認為應該不同程度的放鬆管束,畢竟子女已經成年。

“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我們要尊重父母,但是我們有自己的獨立人格。要在平等的基礎上和父母溝通。”李晶認為,父母子女間應該親密,家庭應該有凝聚力,但家庭成員之間也要有邊界。

“因為有血緣關係和情感紐帶,我的世界和父母的世界是相交的,但不是完全重合的,我有自己獨立的空間。”

“畢業後和父母一起生活,我覺得自己幾乎沒有什麼成長,缺乏主見,過於關注他們的看法,做事畏首畏尾。”肖薔說。

李晶說,她以後和自己的孩子相處時,也會注意給孩子留出獨立思考和成長的空間。“父母可以為孩子做一些安排,給孩子指導和建議,但是孩子成年後,就應該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和歷練。”

長大後,才發現能被父母嘮叨是一種幸福。


長大後,才發現能被父母嘮叨是一種幸福。


理解永遠是相互的。作為父母,可以主動去了解現在子女的心態,理解子女做的決定。作為子女,也應當多瞭解父母的想法,體諒父母對自己的關心。

對彼此多一些關心和理解,家庭才能和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