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欄積極 仔豬價格大漲 這些都說明了什麼?

春節以來,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之下,豬價、豬肉價格並未因需求的被動大幅縮減而下滑,反而逆勢上漲,根本的原因還是豬少了。這也是節後豬雞走勢嚴重分化的本質上的不同點。


補欄積極 仔豬價格大漲 這些都說明了什麼?

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500個縣集貿市場的定點監測,2月份第2周(採集日為2月12日)全國生豬產品價格全線上漲。活豬價格方面,30個監測省份活豬價格均出現上漲。全國活豬平均價格37.29元/公斤,比前一週上漲1.7%,同比上漲196.7%,據農業農村部監測的歷史前高38.18元/公斤還有不到1元的距離。從地區來看,區域價差比較明顯,其中,華南地區活豬平均價格較高,達41.57元/公斤;西北地區較低為33.01元/公斤。同期全國豬肉平均價格59.09元/公斤,比前一週上漲2.6%,同比上漲160.9%,已創歷史新高,其中華南地區豬肉均價較高,為65.92元/公斤;西北地區較低為52.88元/公斤。全國仔豬平均價格81.01元/公斤,比前一週上漲1.8%,同比上漲262.1%,已突破2019年第45周的前高79.37元/公斤。


補欄積極 仔豬價格大漲 這些都說明了什麼?

值得關注的是,仔豬價格率先突破了2019年的歷史前高。受新冠疫情的影響,節後交通運輸不暢,飼料、種畜禽、活豬運輸普遍受到影響,雖然近幾日在有關部門的努力之下,農產品流通阻力已經明顯減弱,但難度依然還是存在的。對於生豬養殖來說,只要飼料供應有保障,節前集中出欄過後,節後壓欄的壓力並不大。相對來說,補欄的影響更大一些,尤其是對於中小養殖場戶來說。所以,仔豬外銷的難度很大,而且從目前的仔豬價格來看,外購仔豬育肥的利潤其實並不是非常高。和自繁自養相比,如果外購仔豬價格在1500元,250斤出欄,每斤完全成本至少要高4-5元,而實際上,節後部分地區30斤仔豬價格已經漲到2000元。而且,還需要考慮到非瘟的風險。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仔豬還是意外的率先創出了新高,值得思考。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事情。日前,養豬大戶溫氏開始外購仔豬育肥,印象中這應該是溫氏首次外購仔豬。目前國內養殖規模前五強上市豬企,溫氏、牧原、正邦、新希望、天邦,溫氏自有仔豬育肥產能配合度比較高,有多少仔豬投放多少,而牧原的仔豬除了自己育肥外,還有一部分會外銷,而正邦、新希望、天邦都存在既有仔豬外銷又有外購仔豬育肥的情況,當然,比例都不是很大。


補欄積極 仔豬價格大漲 這些都說明了什麼?


從溫氏和牧原的能繁母豬數量來看,2019年底兩家企業基本處在同一水平。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底,溫氏種豬已達到170萬頭左右,其中能繁母豬存欄是120-130萬頭;2020年年底能繁母豬存欄計劃做到200萬頭。2019年底,牧原能繁母豬存欄量128.32萬頭,後備母豬存欄72萬頭。論後備存欄牧原比溫氏略勝一籌。

2019年,溫氏共出欄生豬1851.66萬頭,較上年減少16.95%,牧原共出欄生豬1025.33萬頭,較上年減少6.88%。2019年,兩家企業都沒有完成最初的出欄目標,而且出欄量都出現明顯的下降,但以數量來看,溫氏依然遙遙領先。

但2020年,溫氏持續多年的豬業第一的寶座或將失手。根據溫氏2月5日披露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公司坦言,預計2020年生豬出欄量會比2019有所下降,而在1月份,溫氏還樂觀的預期2020年的出欄量不會低於上一年,這也意味著溫氏2020年的生豬出欄量或低於1850萬頭,連續兩年下降。

而2月14日牧原披露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則繼續釋放著積極的信號。公司現有存欄已經達到1000萬頭,1月配種量達到35萬頭,1月份仔豬出生量超過200萬頭,2019年底公司新建成的育肥產能在2600-2700萬頭左右,完全可以滿足公司的生產需要。有機構預計牧原2020年生豬出欄量達到2200萬頭,同比增長115%。

這或許也是年後牧原、溫氏股價走勢巨大差異的主要原因。截至2月19日,牧原股份市值已經突破2300億元,而溫氏市值依然還在2000億元以下。

短短一個月,溫氏為何快速下調出欄預期,溫氏解釋主要是非瘟疫情防控難度仍較大,同時種豬生產效率下降。而種豬生產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來自三元母豬生產效率的不達預期,這個或許是今年全行業都將面臨的難題,能繁母豬存欄的回升並不意味著產能的回升,仔豬依然稀缺,這或許也是近期仔豬價格率先創新高的主要原因。

一向穩字為先的溫氏為何也開始外購仔豬育肥,尤其是在仔豬價格已經漲上天的情況下,原因或許有幾個。首先自然是對2020年行情的看好,企業高價外購仔豬必然還是在有利可圖的基礎上,其次或許是為了維護農戶資源,公司2019年生豬出欄量大幅下降,對應的是農戶資源的流失,根據公開數據,溫氏2017年合作的養豬農戶有2.1萬戶,但到2019年底已經降至1.9萬戶,下降幅度達到10%,這樣的趨勢,對於未來公司7000萬頭出欄目標的實現顯然是極為不利的。再次,或許也是基於市值管理和業績的壓力,尤其是在今年養禽業務突遭鉅變和同行加速趕超的壓力之下。(文章來源:畜牧大集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