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庫爾斯克戰役簡介

庫爾斯克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會戰之一。雙方參戰兵力達400萬之巨,火炮多達6.9萬門,坦克數量更是高達1.3萬輛,作戰飛機也有1.2萬架。

斯大林格勒戰役以後,蘇軍將戰線向西推進了六百多千米,戰場形勢發生了有利於蘇軍的變化,軸心國集團內部的士氣受到了很大影響。為了奪回戰略主動權,改變日益不利的局面,希特勒決定在庫爾斯克地區發動一次大規模的進攻,挫敗蘇軍的進攻銳氣。蘇軍最高統帥部獲悉後,決定趁勢暫時轉入戰略防禦,集中優勢兵力,消滅德軍的有生力量,為進一步的反攻創造條件。

蘇德戰爭:庫爾斯克戰役簡介

為了進行庫爾斯克戰役,雙方都把自己所能集中的最大兵力投入戰場,1943年7月5日,德軍集中兩個集團軍群,共有90萬人、1萬門火炮、2 700輛坦克和2 000架飛機,從南北兩個方向向蘇軍發起進攻。蘇軍統帥部派出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為大本營代表,指揮兩個方面軍,約133萬人、2萬門火炮、3 400輛坦克和2 100架飛機,抵抗德軍。7月12日,雙方在庫爾斯克附近的普羅霍夫卡地區進行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一次坦克會戰,雙方共有1 200輛坦克參戰。此後,蘇軍集中了6個方面軍的強大兵力,對德軍實施進攻。8月下旬,戰役結束。

在這次戰役中,雖然蘇軍的損失也很大,但挫敗了德軍扭轉戰局的企圖。德軍共被擊潰了30個師,損失官兵達50萬人,坦克1 500輛,火炮3 000門,飛機3 700餘架。通過這次戰役,蘇軍的戰略戰術得到了考驗,完全掌握了戰略主動權。德軍從此徹底喪失了戰略進攻能力,不得不轉入全線防禦。所以,也有學者認為庫爾斯克戰役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

蘇德戰爭:庫爾斯克戰役簡介

戰役指揮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蘇聯著名軍事家,戰略家,蘇聯元帥。

1896年12月1日,朱可夫出生。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是蘇德戰爭中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蘇軍統帥,因其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勳,被公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也因此成為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

1974年6月18日,朱可夫因病逝世,享年78歲。

埃裡希·馮·曼施坦因(德語:Erich von Manstein,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0日),原名埃裡希·馮·萊溫斯基(Erich Von Lewinski),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納粹德國德意志國防軍中最負盛名的指揮官之一。與隆美爾和古德里安,並稱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三大名將。

曼施坦因生於柏林。1906年從柏林軍官學校畢業後在步兵團服役。1913年入軍事學院。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任副官和師作戰科長,參加東、西兩線作戰。1934年任第3軍區參謀長,1936年任陸軍總參謀部第一總軍務長,參與制訂入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國的作戰方案。1938年任第18師師長,參加佔領蘇臺德區的行動。

蘇德戰爭:庫爾斯克戰役簡介

1939年9月任南方集團軍群參謀長,參加德波戰爭。10月調任西線A集團軍群參謀長,提出以裝甲部隊經阿登地區入侵法國的作戰計劃,為希特勒所採納。1941年6月蘇德戰爭爆發後,率部參加對列寧格勒方向的進攻。9月任第11集團軍司令,在克里木作戰。翌年7月佔領塞瓦斯托波爾,晉元帥。8月率部轉戰列寧格勒。11月奉命救援被合圍在斯大林格勒的第6集團軍,未果。

1943年2月對蘇軍發起反攻,再克哈爾科夫。後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失敗。1944年3月被解職,1945年被英軍俘獲。1949年被英國軍事法庭判處18年徒刑。1953年獲釋,成為了西德政府的高級顧問,併成為其名譽參謀長。1973年卒於慕尼黑附近的伊申豪森。著有戰爭回憶錄《失去的勝利》、《士兵的一生:1887—1939》。

蘇德戰爭:庫爾斯克戰役簡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