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自己的不完美,感謝自己的不完美

擁抱自己的不完美,感謝自己的不完美


生命總有不完美,那是光進來的地方!擁抱你的痛苦,這是成為你自己的必經之路。

擁抱自己的不完美,感謝自己的不完美

接納自己!
  悅納真我!


  或許,你常聽到這類哲言,但你會說,這個道理我懂啊,可是,為什麼對我沒有用?
  因為,它們有一個前提——你首先得看到自己,而這相當不易。因而,美國心理學家斯考特·派克將認識自己這條路稱為“少有人走的路”。
  之所以不易,最重要的原因是,這個所謂的“自己”中,有太多黑暗、太多痛苦,我們不想面對。
  講一個故事吧。
  前不久,我的來訪者許哲結束了他在我這兒的長程諮詢,他說:“終於好起來了。”
  許哲三十來歲,但他看心理醫生的歷史卻有近10年了。
  不過,好起來的那一關鍵時刻,卻看似與心理醫生無關。當時,他在看一部電視劇,劇中一人對另一人說:你騙得了別人,但你騙不了自己!
  這句很普通的話,卻如閃電般擊中了他,他感覺腦袋“嗡”地響了一下,無數感觸與過往事件在他內心翻騰,並瞬間融合在一起,令他感到自己的內在與外部世界都剎那間變清澈了。
  是啊,他對自己說,你一直都想扮一個好形象給別人,可你騙不了自己!


  他說的好形象,即他一直都儘可能用百分之百的努力,試著給周圍人留下一個好印象。
  但其實,他幾乎是每時每刻都處於痛苦糾結中的人。他不能獨處,因為獨處時會感到致命的孤獨,這份孤獨演化出虛無,讓他窒息,讓他覺得活著沒有任何意義。然而,和別人在一起,他同樣痛苦,因人際關係中的任何一件小事,他都能從中看到別人對他的鄙視。
  並且,面對別人的鄙視,他沒有自我保護能力,就好像別人敵意的眼光——多數時候並非真的,而是他以為的,會直接刺到他的心臟上。
  致命的孤獨與根本不能融入關係,這兩者結合在一起,成為對他的雙重絞殺,令他既不能獨處,又不能進入關係。結果是,他選擇了最低限度的人際關係——只與一個人交往。

擁抱自己的不完美,感謝自己的不完美


  以前,這個人是媽媽;成年後,變成了初戀女友,後來變成了他的妻子。
  他的痛苦,多數時候不是那種尖銳的刺痛,而是鈍痛,它散佈在他人生中的每一時刻、每一角落,圍裹著他,讓他感受不到其他事物。
  這種鈍刀割肉的痛苦,太難受了,所以當他二十來歲聽到心理醫生的概念之後,立即開始四處求醫了。
  他自己在一個小城市,而國內有些名氣的心理醫生大多在大城市,他聽說一個就去找一個,對這個失望了,就換一個。
  最後,他找到我,而在那個關鍵性治癒時刻發生前,他諮詢我已持續近兩年了。

擁抱自己的不完美,感謝自己的不完美


  絕非是電視劇中的那句話將他治好了,也絕非是在我之前的心理醫生都是庸醫,而是這十來年的努力都很重要,而那個治癒時刻,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轉折點。
  那麼,量變到質變是如何發生的?
  許哲說,根本在於,他終於接受了真實的自己,即實現了那個所謂的“接受自己”。
  過去,他一直在否認孤獨而不善交際的真實的自己,他總覺得,自己不應該是這個樣子。並且,他腦海中有一個完美的自己,他一直期待自己是那個樣子。
  曾有幾天的時間,他一度成為那樣的完美男人。有十足的雄性魅力,同時對別人又有高度的共情能力,可以憑直覺清晰地捕捉到別人的感受與需求。並且,他可以自如地選擇,或者滿足別人,或者拒絕別人,或者支配別人,或者順應形勢……都是完全從自己的感受出發。有意思的是,不管怎麼做,他都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這完美的幾天,讓他體驗到了天堂般的感覺,但更襯托出在他生命的其他時間裡,那些感覺是多麼糟糕。這種落差尤其加重了他的痛苦:既然自己明明可以活出那麼完美的感覺,卻為何偏偏墜入地獄般的感覺而不能自拔?


  所以,他絕對不想要那種每時每刻都在襲擊他的痛苦,而是期待遠離它,並進入一種完美的狀態。
  諮詢的過程,特別是最後一年的諮詢,就是對他的這些痛苦做細緻又深刻入骨的碰觸與理解——大多數理解,都是他沉醉到自己的感覺中而完成的。這個過程非常痛苦,他常常懷疑自己能否好起來,並一次又一次地問我:“武老師,我還有希望嗎?”
  但這個過程,正是傳說中的“認識你自己”的過程!
  這個過程中累積的經驗,終於等來關鍵性的時刻。
  “你騙得了別人,但你騙不了自己!”這樣一句哲言,讓他實現了“接納自己”。他明白,他一直不想接受自己真實的樣子,那樣孤獨、那樣自卑、在人際關係中那樣笨拙,於是渴望成為相反的、完美的樣子。那份完美,其實是表演給別人看的,想讓別人說:這個人真不錯!
  可是,即便真的呈現了一個完美的外在,也只能是騙騙別人而已。
  這個“接納自己”的時刻,像是在一瞬間完成的,但其實是一個累積的過程。前面漫長的諮詢,是在做“認識自己”的工作,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越來越清晰,最終導致了“接納自己”的關鍵性時刻的到來。

  像許哲這樣的故事,在我這幾年的諮詢中一再出現。
  無數哲人也論述過這一道理,如因紐特人(愛斯基摩人)的薩滿依格加卡加克曾說:
  生命遠非人智所及,它由偉大的孤寂中誕生,只有從苦難中才能觸及。只有困厄與苦難才能使心眼打開,看到那不為他人所知的一切。
  所以,擁抱你的痛苦,這是成為你自己的必經之路。


以上內容來源於《感謝自己的不完美》:擁抱你的不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