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動手修,快樂又省錢


“破洗衣機都用了十幾年了,被你這一修又好用了,想換個新的也不給機會……”家裡有個修理工,愛人既開心,又苦惱。

家裡的洗衣機,是十年前住單身宿舍時,花了1000元買的低端滾筒機。前不久出現故障,不會排水了。一把螺絲刀,把洗衣機大卸八塊,檢查發現是排水牽引器故障,也就一電磁吸合閥而已。花了26塊錢,淘寶拍來一件新的,換上就正常了。

自己動手修,快樂又省錢


在工廠負責設備維護管理的我,修舊利廢的工作習慣,也經常帶回家裡。抽油煙機不轉了,檢查電路板有燒焦的痕跡,聯繫售後遠程視頻確認,發來板子換上,又轉的嗷嗷的。細數這幾年自己動手修理的傢俱家電,還真不少:電飯鍋蓋合不上,榔頭墊木板敲,校正好圓度就正常了;淋浴混水閥內漏,淘來銅閥芯換上;馬桶漏水,清理密封墊片的水垢;家中中央空調管道增上管道閥門,實現濾網在線反衝功能,再也不會找物業了;小汽車輪胎被扎,等不及保險公司救援,自己動手就把備胎換上了;想當初新房裝修,全套的廚衛掛件、升降晾衣架、全屋的燈具都是自己拿起衝擊鑽,打孔安裝的;女兒的雙層床、三門衣櫃、書桌、書架,硬是靠著一把螺絲刀,花了兩天時間固定了近千顆螺釘,把一塊一塊木板拼起來的。自己動手修理,節省了一筆費用,也給我帶來不少樂趣。

自己動手修,快樂又省錢

東家房門合頁斷了,幫著更換新的;西家暖氣漏水,活扳緊兩圈就治住了。東西修好了,看著自己的成果,聽到鄰居的感謝,我總是心裡樂滋滋的。

想想修舊利廢這件事,最早應該是從中學時代開始的。20年以前,磁帶隨聲聽在校園可是流行得不要不要的,裝上一盤任賢齊的專輯,插上一副耳機,同桌和我一人聽一個,真是一種享受啊。不過,那個年代耳機的質量確實不怎麼好,故障頻發。不是電線從中間斷開,就是電線從耳塞磁鐵板上斷開,或者單個耳機沒聲音。我和同桌就一塊搗鼓修理,剝開線皮,用火燎掉外表絕緣漆,擰在一起,最後透明膠帶纏上,美妙的流行音樂又來了。針對耳機線容易從耳塞裡脫開的問題,還想出一個好辦法,那小刀子把圓珠筆芯削出一個塑料楔子,插進耳機線和耳塞進線孔之間的空隙。單個耳塞出現內部故障,實在修不好,就找來其他同學扔掉的單個正常的耳塞,組合一下,又可以一人聽一個耳塞了。一副耳機修來修去,用上一個學期還是沒問題的,修理正常後的那個開心勁,現在還記著呢。同桌經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壞耳機修好了,比撿到一副新耳機,還讓人開心。”自己動手修,在那個貧窮的年代,確實給人帶來很多樂趣。

也不知道是不是和維修有緣分,大學了選了這個叫“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的專業,聽起來高大上,實則就是化工機械而已。畢業後,沒機會像成績優秀的同學一樣,幸運進入設計研發單位,而是到化工廠搞起了機械設備的運行維護。機器的故障維修,雖有專職的修理工,可我總喜歡在現場盯著拆裝的過程,時不時自己上手幹一把。對於維修工作,出於制度要求,更多是個人習慣,零部件清洗修理能用的就不換,能更換簡單配件解決的就不換整機。不得不說說這件讓我得意很久的事,一件進口的金屬轉子流量計出現故障,被維修工扔進廢料場,硬是被我撿回來了,解體進行檢查,發現焦塊卡在浮子上,導致指針打翻不能動作,清掉這個焦塊,上萬元的流量計又可以備用了。

自己動手修,快樂又省錢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經歷過貧窮日子的人,都是見識過縫了一塊又一塊補丁的衣服。解放初期,咱們敬愛的周總理不也是穿著好多補丁的毛呢大衣。如今經濟條件好了,物產豐富,好多人覺得能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多換新的刺激消費。但我覺得,修舊利廢,還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既節省了費用,也減少了垃圾的產生。任何物資的生產,都是以犧牲環境和資源為代價的,能夠通過簡單維修滿足使用功能的,還是要減少更換。對於確實需要更新換代退下來的任何設備物資,也是需要進行回收再利用的。設備物資的設計製造質量高,維護修理到位,使用壽命長,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心靈手巧,多動手,少痴呆。無論在工作中,還是在家裡,自己動手修理,節約費用,減少垃圾產生,還能得到問題解決帶來的樂趣,豈不是一件好事情。您說呢?還不趕快行動起來,去買一套常用的維修工具,試試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