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自由不會被束縛,束縛的只是我們的心靈

《飛越瘋人院》改編自美國作家肯·克西的同名小說,是一部由米洛斯·福爾曼執導,傑克·尼科爾森、路易絲·弗萊徹、丹尼·德維託等主演的劇情電影。

影片講述了邁克·墨菲為了逃避監獄裡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他的到來,給死氣沉沉的精神病院帶來了劇烈的衝擊。該片於1975年11月19在美國上映。1976年該片在第48屆奧斯卡頒獎禮上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5項獎項 。

大家好,這裡是嘻哈說電影!

今天嘻哈君給大家帶來一部劇情電影《飛躍瘋人院》。

真正的自由不會被束縛,束縛的只是我們的心靈

真正的自由不會被束縛。

電影介紹

麥克·默菲由於厭惡監獄裡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而被送進了精神病院。自從他來到後,本來平靜的精神病院就發生了一連串的事件。精神病院遠非麥克默菲想像中的自由避難所。護士長拉契特制定了一整套秩序,一切都要以此為準則。病人們受到了嚴格的管制,還不時的受到她的侮辱和折磨。

真正的自由不會被束縛,束縛的只是我們的心靈

麥克默菲對拉契特的行為十分不滿,不時以冷嘲熱諷的方式對她加以攻擊。在精神病院裡,病人們被剝奪了自由地追求自己生存慾望的權力。拉契特處處針對麥克·墨菲。她用大音量音樂折磨病人,並冷酷地拒絕降低音量的要求。在酷愛棒球的麥克默菲提出看世界錦標賽的實況轉播時,拉契特又想方設法拒絕。雖然麥克默菲最後得到了高大的印第安人“酋長”的支持,湊夠了表決的票數,但拉契特卻又以表決時間已過為藉口而拒絕打開電視機。

真正的自由不會被束縛,束縛的只是我們的心靈

麥克默菲想讓病人們打起精神,快樂的生活一天。他把病人們帶上了汽車,來到了一個小港口。他們偷了一條船,到遠海釣魚作樂。病人們欣喜若狂,但回來後,麥克默菲受到了懲罰。但不久,他就又把自己的女友和另一個女人弄到了醫院,鬧得天翻地覆。聞迅趕來的拉契特侮辱了病人比利,使他割脈自殺,而冷酷的拉契特卻無動於衷。這使原想要逃離病院的麥克默菲再也抑制不住怒火,他撲上去掐住了拉契特的脖子。拉契特沒有死,可麥克默菲卻受到了最慘無人道的待遇 。

真正的自由不會被束縛,束縛的只是我們的心靈

秩序與自由之間的博弈。

瘋人院是精神病人的聚居地。男主角麥克默菲進入瘋人院之前,這裡秩序井然,醫生和看護們與病人互道早安,按時娛樂,服藥,開會和自由活動,偶爾還組織出門遊玩。病房裡經常播放著悠揚的輕音樂,護士長瑞秋雖然並不友善,但足夠專業。從表面上看,這裡是精神病人的庇護所,但它外表的溫情脈脈有一個嚴酷的基礎:所有病人都必須嚴格遵照既定的規則生活,不得反抗或懷疑醫護人員的意志,否則就會受到電擊甚至切除額葉的“治療”(懲罰)。

真正的自由不會被束縛,束縛的只是我們的心靈

麥克默菲的到來打亂了這一切,他是啟蒙者的化身。他開朗熱情,天性無拘無束,對生活和人群有一種本能的熱愛。最重要的是,他並不把周圍的人當作真正的瘋子,而把他們當成和自己一樣的正常人,對他們有種兄弟般的感情,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們應當和他一樣享受人生。“你們和那些街上的混蛋沒什麼不同”——這就是麥克默菲對同伴的態度。因此,他和緘默耳聾的酋長說話,教他打籃球,教大家玩牌賭錢,甚至略施小計,把他們帶領出去進行了一次海上釣魚。

真正的自由不會被束縛,束縛的只是我們的心靈

於是我們看到,“瘋人”們的自我意識開始逐漸甦醒了,瘋人院逐漸出現了生機。最明顯的表徵是,他們開始表達自己的意見,開始“提問”了。我們看到,最初一次會議的討論環節,幾乎是護士長的獨角戲,病人一律沉默,麻木不仁。但後來,他們開始思考自己的生活並提出各種問題,一次比一次熱烈。“比利不想談論的問題,為什麼要逼他回答?”“為什麼宿舍在白天和週末要鎖起來?”“為什麼我不能得到我的香菸。”

真正的自由不會被束縛,束縛的只是我們的心靈

比利遭脅迫自殺的悲劇發生以後,護士長說了一句話:“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回到日常秩序。”於是,瘋人院裡,“時間永是流駛,街市依舊太平”,病人們照常打牌、賭錢、吃藥,偶爾談起麥克。風波過後,英雄對於民眾,已經成為過去式和茶餘飯後的談資。只有酋長,還在苦苦等待麥克的歸來。然而,他等來的卻是一個被施加腦部額葉手術的、沒有靈魂的麥克。麥克的精神被殺死了,麥克也就隨之死亡了。

真正的自由不會被束縛,束縛的只是我們的心靈

這時,酋長身上的力量復甦了,“我感覺自己像山一樣強壯”。他用枕頭悶死了被“改造”過的麥克,獨自一人,舉起了那個麥克不曾舉起的水箱,重重地砸向瘋人院的玻璃窗。他高大修長的身影在晨曦的微光之中,在灰濛濛的天空下的荒原上大步向前,漸行漸遠。

真正的自由不會被束縛,束縛的只是我們的心靈

當強大的極權已然穩固之後,歷史就形成一種難以抗拒的慣性,如同瘋人院那張“精心研製”的作息表一樣,這就是秩序的力量。在瘋人院裡,秩序給予病人們保護,同時也造成他們被徹底剝奪自由的現實。民眾是具有疾患的。他們熱愛英雄,但同時軟弱無力、畏懼強權、只重視自己的利益、無原則可言。

真正的自由不會被束縛,束縛的只是我們的心靈

而且,正如李普曼說,民眾是需要被統治的——“我確實知道,對同居於一國或一地的人群來說,最大的必需品莫過於被統治,如有可能便實行自治;如蒙天賜,就受廉明政府的統治,但無論如何,非被統治不可。”當自由與秩序(權力)進行博弈的時候,其實是“利益”站在天平的兩端。而權力掌握著所有的資源,自由手裡則空空如也,高下立判。因此,瘋人院依然存在,而且還將存在漫長的時光。然而酋長畢竟代表著一種希望,一種實現理想的希望,儘管模糊,儘管在寥廓的原野上,他白色的身影只是滄海一粟。

真正的自由不會被束縛,束縛的只是我們的心靈

世界如果改變不了你,你也許能改變這個世界。

電影《飛越瘋人院》誕生於1974年,它的出現成為了60年代美國人生活的抽象體,那時有不少人看了電影就想到自己,大多數人都是懷著“看看生活到底是怎樣的”的心理走進電影院的。影片《飛越瘋人院》的成功與那個時代大眾的觀看心理有著重要的關係。瘋人院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導演有意地將整部影片放置在這個具有很大侷限性的空間進行拍攝,本身就具有強烈的指向性,讓觀眾集中地從瘋子的身上窺視到自己,給生活在那個社會中的人們注入一種信仰:自由、自我。

真正的自由不會被束縛,束縛的只是我們的心靈

影片結尾為這種反叛精神最終帶來了希望:酋長逃出了瘋人院。雖然麥克默菲沒有實現出逃的願望,這個殘酷的事實是一個不能抹去的傷痕,但酋長的出逃卻是“麥克默菲式精神”的傳遞。酋長被麥克默菲所喚起的人性原始的力量,促使他砸破鐵窗迴歸到原始。迴歸自由的願望實現了,“麥克默菲式的精神”也取得了勝利。此時影片將反叛與自由的主題發揮到了極致,也使觀眾與這種“麥克默菲式的精神”獲得共鳴,得到解脫。整個影片的放映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向觀眾傳達自由精神信息的過程。《飛越瘋人院》用“麥克默菲式精神”喚起了自由、自我的美國精神,為70年代美國社會的進步注入了活力。

真正的自由不會被束縛,束縛的只是我們的心靈

生命是脆弱的,因為生命是心靈的流露;每個人的心靈是脆弱的,我們要保護好它,不要讓他受到傷害。不要像暴躁的哈丁、不要像好好先生切斯威克、不要像天真懦弱的比利,要像酋長,保護好自己,同時好好的活著。我們絕大部分人也不要像慕菲那樣活著,儘管他的心靈是善良美麗的,但是生命卻是短暫的,是個悲劇性的英雄人物。有著更強的魄力體力智力的人也許才可以勝任,那畢竟是少數。

最後一句話:你也許不能改變世界,世界也許能改變你;世界如果改變不了你,你也許能改變這個世界。

真正的自由不會被束縛,束縛的只是我們的心靈

 你們一直抱怨這個地方,但是你們卻沒有勇氣走出這裡。

今天就是嘻哈君為大家帶來的電影,你們喜歡嗎?

歡迎來評!


感謝觀看,我是嘻哈君。

嘻哈說電影,電影不無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