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除“毒跑道”陰霾,千萬別讓安全監管掉隊

兩年過去了,“毒跑道”的陰霾仍揮之不去。

據媒體報道,從9月1日開學至今,湖北省武漢市藏龍二小不斷有學生出現流鼻血、嘔吐、身體起疹子等症狀。截至9月14日晚上20點,學生家長在微信群中統計共有132名學生出現症狀。因為藏龍二小操場跑道有巨大的刺鼻氣味,家長們懷疑,孩子的症狀與學校跑道質量有關。

掃除“毒跑道”陰霾,千萬別讓安全監管掉隊

家長們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兩年前,北京、江蘇、廣東、上海、河北等地的一些學校出現“異味跑道、異味操場”,造成學生流鼻血、過敏、頭暈、噁心等症狀。其後,隨著有關部門叫停中小學在建的塑膠跑道,並對塑膠跑道鋪設標準進行研究和修正,“毒跑道”也逐漸淡出人們視線。然而,隨著開學季的到來,新操場跑道建成啟用,那些熟悉的“味道”,瞬間又將人們的記憶拉回。

或許在有關方面看來,這些新建塑膠跑道都是合格的。問題是,如果塑膠跑道的質量確實過關,為什麼會散發出如此刺鼻的氣味,讓這麼多學生出現不良反應?明明2018年5月出臺了教育部牽頭制定的《中小學合成材料面層運動場地》(GB36246-2018),規範了校園跑道塑膠運動場地建設的強制標準,施工方為什麼不“擇優”執行,難道還有什麼“顧慮”?即便是按照《合成材料跑道面層》(GB/T14833-2011)執行,為什麼採樣不是在跑道施工時進行,而是選擇在施工之後?

掃除“毒跑道”陰霾,千萬別讓安全監管掉隊

誠然,任何法規標準的制定都需要認真調研論證,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但是,關係到孩子身體健康,關係到萬千家庭幸福,塑膠跑道的標準擬製是否按部就班、按常規運行,還值得斟酌。事實上,兩年前的“毒跑道”事件,已經暴露出法規標準的不合時宜。遺憾的是,直至今年5月,新標準才正式在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發佈,而正式實施則要到今年11月1日。從某種程度而言,標準擬製進度的滯後,便意味著“危險”的延續。

而在本應更有時效性、針對性的地方標準層面,儘管“毒跑道”事件後,上海、山東、湖南等地相繼頒佈了地方標準,例如江蘇省2016年7月即出臺了《合成材料運動場地設施建設指導書(試行)》,以運動場地建設的標準、規範為指針,突出環保性能、運動性能、耐用性能,明確了“場地建設所用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面層施工與質量控制”等標準,但礙於其屬行業標準而不是地方標準,很難在校園中得到強制推行。此後的兩年間,很多地區還是繼續沿用相對“尺度更松”的《合成材料跑道面層》(GB/T14833-2011)。

掃除“毒跑道”陰霾,千萬別讓安全監管掉隊

除了標準滯後,監管上的軟弱乏力也加劇了公眾擔憂。據悉,對建設項目預算、招投標程序文件、施工方資質、跑道項目施工材料型號、批次、合格證、施工監理報告等,校方並未向家長公開,跑道建成後誰來驗收竟然也雲裡霧裡。在塑膠跑道的監管上,教育部門、體育部門、質監部門、住建部門之間踢皮球,職權不清、責任不明、監管不力,給不良廠商以劣充優創造了機會,也為“毒跑道”捲土重來埋下了伏筆。

孩子是國家的未來,他們的健康是頭等大事,容不得絲毫馬虎。嚴格規範標準,強力監督管理,推進公益訴訟,塑膠跑道等教育設施才會更“綠色”,孩子們學習生活才有更安全的校園環境。(歐陽晨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