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地”系列第5期:四川、重慶、安徽、江蘇、湖北

四川飛地

四川的飛地有兩處,一處位於

重慶市合川區燕窩鎮境內(見圖1),隸屬於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清平鎮,面積1.3平方公里。

“飛地”系列第5期:四川、重慶、安徽、江蘇、湖北

圖1

四川省的另一處飛地叫梨樹坪村(見圖2),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寧強縣黃壩驛鄉,隸屬於四川省廣元市朝天區,面積1.8平方公里,人口很少。

“飛地”系列第5期:四川、重慶、安徽、江蘇、湖北

圖2

黃壩驛是古代金牛道(古蜀道的主幹線)上非常重要的一個驛站。梨樹坪村的飛地位於金牛道附近,其形成是否與此有關,至今仍是個迷。


重慶飛地

重慶市的飛地有兩處,一處叫天子村(見圖1),位於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清平鎮境內,隸屬於重慶市合川區古樓鎮,佔地2平方公里,人口680人。

天子村的居民和重慶市聯繫甚少,有相當一部分人一生都沒去過合川城區。據當地居民講,這塊飛地存在已經上百年了,但其成因仍是個謎。

另一處位於武勝縣真靜鄉境內(見圖1),隸屬於重慶市合川區錢塘鎮,共有兩塊,總面積63.2公頃,其中一塊僅22.4公頃,是中國面積最小的飛地。


安徽飛地

安徽的飛地叫大包村(見圖3),位於江蘇南京市浦口區石橋鎮,隸屬於安徽省巢湖市和縣石楊鎮

大包村是個很小的自然村,大約30來戶,佔地40公頃。由於這個村的人大部分姓包,同時這個村被江蘇的村團團包圍,所以得名“大包村”。

飛地形成於解放初期的土改運動。當時,安徽的一個土改工作組來到了大包村,對當地的土地進行了登記。後來,當江蘇土改工作隊來的時候,發現這裡已經被安徽先行登記土改了,就沒有再進行登記。

於是,成立人民公社時,這裡就變成安徽管轄了。雖然大包村隸屬安徽,但村民的吃、穿、住、用幾乎全是江蘇的,就是撥個“110”,接警的還是江蘇公安。

“飛地”系列第5期:四川、重慶、安徽、江蘇、湖北

圖3

大包村的村民曾多次向上面彙報,要求把大包村劃歸江蘇管理。但由於行政區劃調整要通過國務院,地方上沒有這個權力,所以這裡一直還是屬於安徽省管理。


江蘇飛地

江蘇省的飛地有兩處,都位於安徽省境內,一處位於巢湖市和縣石楊鎮(見圖3),隸屬於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石橋鎮,總面積55.3公頃。

這處飛地和安徽省的飛地相映成趣,兩個省的兩個鄉鎮的土地相互飛到對方境內,而且兩個鎮的名字也非常相似,石楊鎮和石橋鎮,這不僅使人懷疑飛地的形成是否和這兩個鎮的名字容易混淆有關,抑或曾經就是同一個鎮?

“飛地”系列第5期:四川、重慶、安徽、江蘇、湖北

圖4

另一處飛地叫西莊村(見圖4),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博望鎮境內,隸屬於江蘇省南京市溧水縣石湫鎮,面積3平方公里。


湖北飛地

湖北的飛地有兩處,一處叫鐘鼓村(見圖5),位於重慶市奉節縣雲霧土家族自治鄉境內,隸屬於湖北省利川市柏楊壩鎮

“飛地”系列第5期:四川、重慶、安徽、江蘇、湖北

圖5

鐘鼓村分為兩塊,面積77.6公頃,原屬四川省奉節縣所轄,1952年劃屬湖北省利川縣柏楊區,現屬利川市柏楊壩鎮。

飛地所在的雲霧土家族鄉是著名的長江三峽“天坑地縫”風景區邊沿,也是聞名世界的史前古人類洞穴遺址——興隆洞遺址所在地

另一處位於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吳家店鎮境內(見圖6),隸屬於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小林鎮,飛地面積為2.2平方公里。

“飛地”系列第5期:四川、重慶、安徽、江蘇、湖北

圖6

小林鎮位於鄂豫兩省邊際,是隨州市乃至湖北省重點扶持的省際貿易“口子鎮”。小林鎮和淮河鎮、草店鎮並稱隨北三鎮,位於桐柏山北麓,而桐柏山是中國南北地理氣候分界山。

因此,從武漢市踏入隨北三鎮,自然地理上已經有北方的感覺。而小林鎮、淮河鎮、草店鎮也與河南風俗、社會相似,與隨州差別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