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高要梯田

龍勝梯田因修路沒有去成,加榜梯田同樣的原因成為遺憾,在無意之中來到了高要梯田。一個居於城市邊上、高速公路邊上的梯田,名氣不是很大,但也被有些機構評價為全國十大梯田之一。

其實高要梯田最美的時候不是七、八月,也不傳統意義的放水時節,而是金秋的九、十月。從高速公路的觀景臺上先感受了一番梯田的壯觀,層層疊疊,自山下綿延而到山頂。中間一個寨子穿插於梯田之中,不似加榜只有零星的農戶散落在梯田之中,如點綴。高要則是一片,如帶狀的居於梯田的腰間。

從丹寨下高速,再次返回到對面的觀景臺,與在高速之上觀看又有所不同。平行的視角發現梯田如波浪,也如小朋友的積木,一層層的從山腳下“碼”到了山頂。在烈日下,還有勤勞的苗家人穿梭於稻田之間,也有遊客近距離的感受梯田的美。在這裡還遇到了一對綿陽的小夫婦到此一遊,他們的下一目的地的荔波,只是可能人很多。

進入梯田“腰帶”,來到古井。古井臺從裡往外分為三層,由高到低,飲用、洗衣等有著不同的區分。井水常年不斷,水量也很大,是 高要梯田的水源保障。裡面兩個小孩在最裡層洗澡,看嘴唇已變烏,估計水溫有點低。用手一試,著實有點沁手的感覺。

下到梯田底部的位置,時不時還能聽到田裡稻花魚遊動的聲音,帶著水稻苗不斷的動來動去。若是時候,估計就脫了鞋子下田抓魚去了。梯田通常都是彎曲細長的,窄窄的1米到幾米寬,但是長度可以有100到幾百米長,想來苗族的先祖在開墾梯田的時候,確實花費了不少心血。

講面積來說,高要梯田面積不多,只有1000多畝;講漂亮來說,它沒有元陽梯田注水的美、也沒有加榜梯田的多姿、更沒有成勝梯田的壯觀,但金秋的黃卻又是其它無法比擬的……也許不同的風景註定了其獨特性,可能人與人不相同,花有百樣紅也無非如此吧!

原始的高要梯田


原始的高要梯田


原始的高要梯田


原始的高要梯田


原始的高要梯田


原始的高要梯田


原始的高要梯田


原始的高要梯田


原始的高要梯田


原始的高要梯田


原始的高要梯田


原始的高要梯田


原始的高要梯田


原始的高要梯田


原始的高要梯田


原始的高要梯田


原始的高要梯田


原始的高要梯田


原始的高要梯田


原始的高要梯田


原始的高要梯田


原始的高要梯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