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遊戲中日系那些奇葩的金幣戰艦,虛擬與現實不相符的性能差距

導語:最近在玩《海戰世界》時發現有不少人買了一些金幣船,其中這段時間經常碰到的是能攜帶40枚九三式氧氣魚雷的北上號巡洋艦,好傢伙!魚雷一撒一大片吶,都不用瞄準直接對著對方行進的路上閉著眼睛直接撒一波都可以擊殺好幾個,如果對方戰列艦扎堆時至少被打殘一半。除了北上以外日系還有不少金幣船,那麼這些金幣船真的像遊戲中那樣厲害嗎?今天我就通過遊戲像大家講述日系那些現實中“名不符其實”的金幣船。

首先向大家解釋什麼是“金幣船”,所謂的金幣船是遊戲開發商為了收益而向玩家推出的一種可以越級升級、並且性能比同級別船威力更強的船。而在遊戲中美系、日系、英系、法系、意系、德系、中系每個國家戰艦系列都有金幣船,其中日系的金幣船是最多的,不過由於全部的金幣船數量比較多,就挑日系當中一些遊戲中和現實性能不符的一些軍艦,看看這些軍艦在歷史上都是怎樣的?都有著什麼樣的發展歷史。所以今天為大家介紹日系奇葩的金幣船,分別是攜帶40根魚雷發射管的北上號巡洋艦、既可以進行炮戰又可以進行像航母一樣出飛機的伊勢級航空戰列艦、水下速度比水上速度快的伊-201潛艇


重雷突擊的“北上大魔王”

在前面講日系驅逐的時候我說過,日本海戰的戰術都是圍繞“九段漸減戰術”來安排的,除了潛艇需要攜帶儘量多的重型反艦魚雷外,巡洋艦同樣需要攜帶數量不少的重型反艦魚雷,以妙高級為例它兩側各有2座4管魚雷發射管,就是想在決戰的時候雷炮齊發,而這樣的武器配置讓日系重巡在遊戲中無論是進攻、拖刀、反潛都有不少優勢,而重巡是這樣了,那麼輕型巡洋艦也也同樣需要攜帶儘可能多的反艦魚雷,而北山號巡洋艦就是這方面的極端例子。

盤點遊戲中日系那些奇葩的金幣戰艦,虛擬與現實不相符的性能差距

北上號的船隻模型,注意艦艇中部兩側的魚雷

北上號巡洋艦隸屬於球磨級巡洋艦,該級是日本1917年度海軍“八四艦隊”計劃中的建造項目,也是日本海軍為對抗美軍新型7000噸級奧馬哈級巡洋艦的產物,為了能有效對抗美軍的巡洋艦,日本放棄了3500噸級天龍級巡洋艦後6艘的建造計劃,而是在天龍級的艦體基礎上放大設計出標準排水量達5100噸的球磨級巡洋艦,在1920年時和峰雲級、睦月級驅逐艦一起組成“八八艦隊”水雷戰隊的中間力量。一開始的時候武器配置為7門三年式140毫米炮、2門三年式76毫米高炮、4座雙聯裝共8根魚雷發射管。在動力系統的配置上採用油煤混燒,10座艦本式重油專燒鍋爐搭配2座油煤混燒鍋爐驅動4臺蒸汽輪機,最高航速高達36節。

盤點遊戲中日系那些奇葩的金幣戰艦,虛擬與現實不相符的性能差距

一開始北上是長這模樣的,並沒有多少魚雷

不過到30年代中期由於火力和防護較弱,所以不再擔任水雷戰隊旗艦,在1935年日本研發並定型了著名的九三式氧氣魚雷。為研究該魚雷的威力和使用方針,日本海軍決定抽調球磨級3號艦北上號、4號艦大井號改裝成為特殊的“重魚雷武裝艦”,就是拆掉艦首前甲板後面的所有武器,將留出來的空間安裝10座四聯裝610毫米的九三式氧氣魚雷。而這就造就了遊戲中的“北上大魔王”。不過在遊戲中它之所以能展示出巨大的威力主要是因為地圖範圍小,可供戰列艦機動的海域比較少,幾乎是臉貼臉了,所以當北上撒雷時根本無法躲開。而在現實中基本是見不到敵人艦隊的面,而且日本人在測試中也得出了結論,這種重裝魚雷武裝艦最佳的攻擊距離是在3.5公里內,而這個距離上白天基本沒法實現雷擊戰,只能發揮夜晚的優勢才能有效攻擊對手。所以在太平洋戰爭中毫無建樹,後期由於航母的強勢崛起所以日本並沒有迎來設想的艦隊決戰,所以這款有著40發魚雷的巡洋艦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而且到1944年後面就直接把魚雷拆了當成運輸艦,戰爭末期更是改成了“迴天人操自殺魚雷”的母艇。

盤點遊戲中日系那些奇葩的金幣戰艦,虛擬與現實不相符的性能差距

注意看,這魚雷的數量,很難多的掉。圖片來源:海戰世界視頻UP主“九命妖蟑”講解視頻解截圖


兼顧航空和反艦的伊勢航空戰艦

其實說到“航空戰艦”時我首先想到的是蘇聯1143型“基輔級”載機巡洋艦,因為在我初中開始接觸海軍的時候就先認識它,這款既可以攜帶像航母那樣攜帶飛機又攜帶反艦導彈執行反艦的任務的戰艦無論是外形設計還是性能上對我都有著很強的衝擊力,因為感覺它就是一個全能型的戰艦,但是後來深入瞭解後才發現這是一款很雞肋的軍艦。而在這之後我是通過遊戲才知道原來早在二戰時日本就已經搞出來過“航空戰艦”,這就是伊勢級航空戰艦,在遊戲中它幾乎就是半個航母,在沒有航母的時候哪一方有一艘伊勢航空戰艦就有著巨大的優勢,因為它可以像航母那樣出動飛機提供艦隊視野偵察、出動魚雷機進行反艦任務、或者出動戰鬥機攔截對方航母的俄戰機等等。而且還擁有4座雙聯裝356毫米的艦炮,真的像蘇聯的“基輔級”載機巡洋艦一樣既可以反艦又可以起降戰機,那它是否像“基輔級”一樣雞肋呢?

盤點遊戲中日系那些奇葩的金幣戰艦,虛擬與現實不相符的性能差距

蘇聯時代建造的1130型“基輔級”載機巡洋艦,後面蘇聯解體後中國也有買了幾艘回來,不夠都當成主題公園了

答案是的,由於在中途島海戰之後日本一下就損失了4艘大型艦隊航母,在整個二戰中日本攏共就只有15艘艦隊航母,所以在中途島幾乎就損失了三分之一的艦隊航母,所以日本海軍就想著拿2艘老舊的伊勢級來改裝成航母,但是改成全通甲板的話工程量非常大,至少要3年的時間,所以為了趕工期放棄了全通甲板的改造,而是採用了保留艦首和艦舯四座主炮、艦尾改成飛行甲板的設計。但是這樣伊勢航空戰列艦的飛行甲板只有70米,根本無法正常起降艦載機,所以採用彈射器的方式起飛,為方便飛機在甲板上活動還鋪設了方便運輸的軌道,彈射器長度為25.6米,最大彈射重量為5噸,彈射間隔時間為30秒,並且兩側都安裝有彈射器,設計搭載22架艦攻或者艦爆機,但這點長度的甲板根本無法降落,所以艦載機只能增加兩個浮筒像水上飛機那樣,降落時降落在海面,然後用甲板的起重機再把飛機從海面吊回艦上。這樣在雙方激戰或者高海況下根本無法進行降落,不然就算放飛機出去就相當於一次性的自殺攻擊。

盤點遊戲中日系那些奇葩的金幣戰艦,虛擬與現實不相符的性能差距

遊戲中伊勢級航空戰艦的全身照,就是在艦尾搭一層飛行甲板。圖片來源:海戰世界截圖

盤點遊戲中日系那些奇葩的金幣戰艦,虛擬與現實不相符的性能差距

注意艦尾的起重機,就是用來吊飛機的,而甲板上的白色線條其實是便於空勤人員移動飛機的軌道

日本的想法是兩艘航空戰列艦和信濃號組成一個戰隊,信濃號搭載的戰鬥機掩護航戰的攻擊機破壞美軍航母的甲板,然後航空戰列艦再衝上去用356毫米的大口徑艦炮解決航母。這樣的想法聽起來很好,但實際很天真。雖然看上去它既擁有航母的能力也擁有戰列艦的能力,但是兩者卻一樣都做不好。和蘇聯的基輔級載機巡洋艦一樣,反艦沒有驅逐艦厲害,航空能力不如正規航母好。所以用起來就比較雞肋。而這樣的載機巡洋艦的設計思路最初竟然是美國人在19世紀30年先想出來的,不過最後美國人自己用著全通式甲板的航母也就放棄了這樣的設計,後來美軍在冷戰時也想過把衣阿華改成伊勢那個樣子,不過最後被國會給否決了。在遊戲中伊勢航戰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但在現實中就不一樣了,在萊特灣海戰中被當做誘餌的航空戰艦被編入小澤治三郎的編隊當中,2艘戰艦在此一役中卻沒能起降一架飛機,因為指揮官不像做一錘子買賣,最後卻憑藉這強大的防空火力全身而退。想用艦炮打卻見不著人、在海戰中又不飛飛機最後卻只能和北上一樣充當運輸艦,最後在1945年7月24日美軍空襲吳海軍港當天直接打沉在港內。

盤點遊戲中日系那些奇葩的金幣戰艦,虛擬與現實不相符的性能差距

美軍空襲吳海軍港時拍下的轟炸伊勢航空戰艦的照片,美軍為報珍珠港之仇在大白天大編隊轟炸日本軍港


二戰水下跑得最快的潛艇——日本伊200型高速潛艇

在遊戲中公認兩大最難反的潛艇,分別是德系的U-XXI型和日系金幣船伊-201,因為它較小的噸位有著超強的水下機動能力,而且在現實世界當中擁有著當時全球範圍內水下航速最快的潛艇航速,最快高達19節,所以憑藉這較小的身軀、靈活的機動能力和超快的水下速度讓它成為遊戲中最難纏的潛艇。不過在現實世界中這款潛艇也同樣沒有建樹,因為數量少、參戰晚,加之日本海軍潛艇的作戰思想是進行反艦破壞任務,而不是像德國那樣去攻擊對方的海上交通線,在日本海軍中有一個奇葩的規定,如果潛艇擊沉對方的驅逐艦或者補給艦等輔助軍艦並不能算入戰績,只有擊沉巡洋艦、戰列艦或者航母才能算戰績,所以翻開日本海軍的戰史發現日本潛艇真的像隱忍的武士一樣,要麼毫無建樹要麼就是擊沉/擊傷戰列艦、航母、巡洋艦。

盤點遊戲中日系那些奇葩的金幣戰艦,虛擬與現實不相符的性能差距

在網上找到的海戰世界UP主製作的伊-201的視頻截圖,對面的航母是突擊者號航母,這個視角是潛艇潛望鏡的


盤點遊戲中日系那些奇葩的金幣戰艦,虛擬與現實不相符的性能差距

擊沉突擊者航母后伊-201浮出水面回氧,在遊戲中在指揮官技能加持下能追著航母和戰列艦跑


而伊-200型潛艇從1943年開始建造,第一艘潛艇建成也到了1945年2月,到戰敗時就只完成了3艘,這款潛艇為了追求水下的高速使用了單層艇殼,提高主壓載水艙的位置,以提高中心,增強動力穩定性。為提高水下速度採用阻力最小的流線型的壓力殼,並儘可能減小指揮塔圍殼、放棄甲板炮,使用鋼板代替木頭製造甲板,安裝通氣管。在艇身上設置大型水平舵,這造就了它優秀的水下機動性能。而它水下速度之所以除了外形設計降低阻力外主要是有強勁的發動機,它上面裝了4臺電動機,總功率達5000馬力,水下速度最快達19節。不過有趣的是德系的頂級潛艇U-XXI型的水下電機功率也是5000馬力,並且只有兩臺電機,而水下最大速度只有17.2節,之所以造成這樣的原因是因為伊-200級噸位小,它水下噸位只有1450噸,而德系U-XXI型潛艇的水下噸位卻高達2100噸,所以德系潛艇才是未來的技術發展方向,而日本這個水下高速潛艇只不過是大力出奇跡而已。

盤點遊戲中日系那些奇葩的金幣戰艦,虛擬與現實不相符的性能差距

伊-201只有艦首4根魚雷發射管,但是齊射全部命中的話還是能帶著一艘滿血的戰列艦的

盤點遊戲中日系那些奇葩的金幣戰艦,虛擬與現實不相符的性能差距

如果玩潛艇遇上伊-201這貨一般都繞著走,不然一旦被纏上基本上吃不了兜著走

結語:

其實本期通過遊戲向大家說了一下二戰時期日系的一些奇葩軍艦,主要是有兩個目的,一呢,是向大家講述一下軍事歷史,二呢,是想告訴大家,其實我不少的海軍軍艦知識其實是通過遊戲獲取的,軍事類遊戲向更多的人傳遞著一些軍事知識,就像前兩年風靡火熱的“吃雞”遊戲一樣,要不是它又有多人會知道98K和裡面的一些武器呢?但不是所有軍事類遊戲中的知識都是正確的,特別是海戰類遊戲中出現的那些歷史上沒有出現的“圖紙船”,但起碼有遊戲這麼一個平臺傳播去傳播知識,哪怕是一開始接觸了有錯誤的也可以通過興趣去修正認知上的BUG,讓本來就小的軍迷圈擁有更多喜歡軍事的小夥伴,也希望通過這些向大家傳遞更多歷史軍事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