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為何54軍北調,另在雲南組建11軍?首任軍長董佔林

《叢林之虎何其宗》連載21

上世紀70年代,為何54軍北調,另在雲南組建11軍?首任軍長董佔林

1969年11月25日,蒼山腳下、洱海之濱的大理古城,紅旗招展,軍歌嘹亮。經批准,簡編陸軍第11軍成立。

組建陸軍第11軍,是從戰略上做出的決定。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美國在越戰泥潭中越陷越深,難以自拔。蘇聯卻迅速地擴展了軍事力量,並藉此在全世界到處伸手。美蘇兩個超級大國軍事力量的競爭,朝著有利於蘇聯的方向發展,美蘇爭霸出現了蘇攻美守的局面。

而正是在這段時間裡,中蘇兩國關係急劇惡化,兩國之間不斷髮生邊境摩擦。自1968年起,中蘇邊境緊張氣氛增加,衝突規模明顯增大。

上世紀70年代,為何54軍北調,另在雲南組建11軍?首任軍長董佔林

1968年1月,大批蘇聯邊防軍人越過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侵入中國七里沁島地區,用裝甲車壓死、撞死、撞傷中國漁民多人。

1969年2月,蘇聯遠東邊防軍進入一級戰備狀態。

1969年3月,蘇聯軍隊入侵我珍寶島地區,造成嚴重的流血事件。

上世紀70年代,為何54軍北調,另在雲南組建11軍?首任軍長董佔林

1969年6月和8月,新疆裕民縣塔斯提地區和新疆鐵列克提地區又發生了中蘇武裝衝突,戰爭氣氛更加濃厚。

1969年下半年後,蘇聯的敵意明顯增加,蘇聯還私下向美國等國家試探對中國核設施發動“外科手術”式突然襲擊的可能性。

我方認為,來自與我國接壤並擁有龐大軍事力量的蘇聯的威脅日益增加,它正在成為中國最現實、最危險的敵人。毛主席明確指出:“要準備打仗。”

為落實戰備要求,我軍對部隊進行了調防,針對北方的威脅加強了兵力部署。陸軍第54軍奉命移師河南作為戰略預備隊。為彌補部隊調防所產生的空隙,又做出重新組建五個軍的決定,即隸屬武漢軍區的陸軍第17軍、第43軍;隸屬福州軍區的陸軍第29軍;隸屬蘭州軍區的陸軍第19軍和隸屬昆明軍區的陸軍第11軍。其中,陸軍第11軍接防第54軍。

1969年11月14日,北京下達命令:以毛主席發表《井岡山的鬥爭》41週年為紀念,於1969年11月25日成立簡編陸軍第11軍。軍部設在大理。軍機關設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及相關處室,轄有軍教導大隊、通信營、高炮營、工兵營、警衛連、偵察連、防化連、汽車連等直屬隊。

上世紀70年代,為何54軍北調,另在雲南組建11軍?首任軍長董佔林

11軍首任軍長董佔林

簡編第11軍下轄兩個陸軍師。陸軍第31師由原第49師整建制編成,師部設在下關,下轄步兵第91團,駐賓川;步兵第92團,駐劍川;步兵第93團,駐永平;炮兵團,駐楚雄。陸軍第32師由原昆明軍區邊防1支隊,雲南省軍區警衛團,昆明軍區獨立炮兵團編成。師部設在臨滄,下轄步兵第94團,駐雙江;步兵第95團,駐保山;步兵第96團,駐博尚;炮兵團,駐昌寧。自此,滇西的紅土地上又出現了一支勁旅。

陸軍第11軍的首任軍長就是何其宗的老首長,久經沙場的老將董佔林。在新軍組建伊始,他重點抓三件事:

一是團結。

由於新的11軍是由多個部隊編成的,人員來自五湖四海,領導來自四面八方,客觀上存在著山頭現象。對此,董軍長的態度是“既要承認山頭,照顧山頭,又決不搞山頭主義,最後做到消除山頭”。

他號召全軍必須樹立一個齊心建設11軍的觀念,大家必須說利於11軍建設的話,做利於11軍戰鬥力提高的事。他首先要求領導班子一班人,要以身作則,逢會必講,遇事必循,給大家樹立榜樣。董軍長還特別要求從54軍留下來的同志,不利於團結的話堅決不說,不利於團結的事堅決不做。他堅持一碗水端平,公平處理人和事,使11軍建設有了一個穩定的開局。

上世紀70年代,為何54軍北調,另在雲南組建11軍?首任軍長董佔林

二是作風。

部隊初建,必須有一個良好的作風養成。作風建設,首要的是講規矩,一切以條令條例、規章制度為準則,消除不良作風和習慣。例如,很多人員特別是機關幹部“三手”(插手、背手、揣手)現象比較普遍,董軍長就從這一點一滴抓起,整頓軍人風紀。他曾在大庭廣眾毫不客氣地批評一名從昆明軍區政治部下到軍機關任職的幹部。

同時,他以自身的表率影響著部隊。何其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董軍長的一次講評。1970年4月的一天,陸軍31師在下關地區組織了一場戰術演習。演習結束後,軍領導和機關人員,參演的部隊官兵,軍教導大隊的教員和學員,所屬部隊的師團級領導,齊聚演習場,聽董軍長做總結性講評。講評剛開始,老天變了臉色,天空烏雲密佈,頃刻間,瓢潑大雨從天而降,參演人員全部被罩在煙雨之中。但董軍長絲毫不為老天的肆虐而動,站立在如瀑的雨水中如常講評。

作訓處處長李凡見狀,急忙拿起一把雨傘,跑到董軍長身後為他打傘遮雨,被他果斷推開。一個參謀又找來一件雨衣,悄然披在軍長身上,則被他乾脆地摔在地上!

董軍長在雨中面色剛毅,聲音洪亮,言辭清楚,講到具體處,竟然撲倒在泥濘中親自做利用地形地物的示範動作!

上世紀70年代,為何54軍北調,另在雲南組建11軍?首任軍長董佔林

此時,從軍政委王玉琨到在場的每一個官兵,都不約而同地放下了手中的雨傘,脫下了身上的雨衣,和軍長董佔林一起挺立在蒼山腳下的暴雨之中,

大家身上雖然是涼的,但心裡都是熱的。

這一情景,給何其宗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他在後來談到這個場景時說:“在軍事訓練和作戰中,指揮員的率先垂範對養成部隊良好作風,提高戰鬥力的作用,是任何東西也不能代替的。”

三是訓練。

董軍長的一個基本理念就是要把11軍很快建成一支有戰鬥力、能打勝仗的部隊。因此,作戰和訓練是軍隊的第一要務。他也深知組建一支新的部隊必須要有一批骨幹人員,便“欽點”何其宗從54軍留下,在組建11軍中發揮作用。因而,11軍司令部的第一個任職命令,是任命何其宗為軍作戰訓練處參謀。

從軍務參謀轉為作訓參謀,無疑讓何其宗進入了一個更能發揮其能力和優勢的新領域。

(待續)

上世紀70年代,為何54軍北調,另在雲南組建11軍?首任軍長董佔林

《叢林之虎何其宗》封面

上世紀70年代,為何54軍北調,另在雲南組建11軍?首任軍長董佔林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