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八路軍最大的兵工廠:建在懸崖峭壁上,圖8令人心酸落淚


【黃崖洞兵工廠指示牌】黃崖洞,位於山西黎城縣北東崖底鎮上赤峪村西的板山嶺一座海拔1600米的懸崖峭壁上,是一個天然大山洞。鮮為人知的是,這裡曾是抗戰期間八路軍最大的兵工廠所在地,當年這裡年產武器彈藥可裝備16個團,“五五式”步槍、“八一式”馬步槍等武器都在這裡生產。黃崖洞兵工廠,又稱水窯兵工廠。

【兵工廠如今是文物保護單位】1938年4月,八路軍在晉東南粉碎日軍的九路圍攻後,成功開闢了太行抗日根據地,這為創建兵工廠創造了條件。之所以選擇黃崖洞,是因為這裡群峰矗立,陡崖千仞,北部山崖峭壁上有個高25米,寬20米,深40米的天然大石洞,完全可以容納百人。

【兵工廠周邊環境】黃崖洞兵工廠在八路軍軍工部組建的各兵工廠中排號第一,故名軍工部一所。這座兵工廠的修建非常不容易,兵工廠四周被群山緊緊懷抱,與外界只有兩條羊腸小道相通,一條沿西北方向翻越山頂可直達武鄉縣王家峪村,與八路軍總部機關所在地相聯;另一條沿山谷而下,出東口有一條狹長的山澗,猶如一線天,地勢非常險要。


【遠眺黃崖洞洞穴】黃崖洞洞口直立,距地面十幾米。抗日戰爭時期,這個洞口沒有任何可供攀爬的梯子,洞口處有一棵核桃樹,大家用核桃樹為支點架了一個滑輪升降裝置,供人員和物資上下。相信大家通過這張照片,就能知道黃崖洞的險要。

【黃崖洞近處照片】黃崖洞兵工廠於1939年7月開工興建,整個建設過程無比艱辛,當時從韓莊村到黃崖洞相距50多公里,全是盤山小道,高低不平而且坡度較大,使得大量設備器材的搬運多靠人抬肩扛,因此修建過程中困難重重。除了兵工廠興建困難外,修建兵工廠工人的宿舍也是困難重重。

【兵工廠內部一角】1941年11月11日,日軍糾集井關36師團和元山第四混戰旅等九個大隊共5000餘人的兵力,從長治、潞城、黎城方向和武鄉、遼縣方向黃崖洞發起進攻。這場兵工廠保衛戰的結果:日軍傷亡1000餘人、八路軍傷亡166人的戰績宣告結束,並且讓兵工廠得以安全轉移。


【去黃崖洞的小道】1942年黃崖洞兵工廠受到了嚴重的困難,儘管之前兵工廠保衛戰獲得勝利,但是兵工廠位置已經暴露。不僅如此,當時也進入抗戰最艱難時期,日軍隨時會向兵工廠發起全面進攻,因此八路軍軍部將兵工廠一分為三。一分廠,駐遼縣河北溝村,保密代號“河北”;二分廠,依舊在黃崖洞,保密代號“黃山”;三分廠,駐武鄉縣顯王村,保密代號“石灰窯”。

【兵工廠工人宿舍】1944年6月23日,八路軍軍工部將各黃崖洞等分廠重新改編為“八廠一所”,到抗戰結束時,已在當地發展成為14個小型兵工廠。1952年,傳承於黃崖洞兵工廠、隸屬於中央兵工局,已命名為342的老兵工廠人員、場地等再次一分為三,發展成為後來的淮海、惠豐和南京晨光機械廠。

【黃崖洞保衛戰烈士塔】資料顯示,從1942年4月至1944年3月,共生產50毫米炮彈76000多發,82毫米迫擊炮彈5800多發,炮彈產量佔整個太行軍事工業同類產品的90%以上,為抗日戰爭期間全部產量的35%。毫不猶豫地說,黃崖洞兵工廠是當時八路軍最大的兵工廠,這裡聚集了當時國內許多尖端技術人才,有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著名高等學府的教授和學生,甚至有武漢、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來的技術人員。


【崔振芳烈士雕像】崔振芳,山西洪洞縣人,14歲參軍,後被調到總部特務團司號班學習司號通訊技術。黃崖洞工廠保衛戰期間,崔振芳投出數百顆手榴彈,就在戰鬥即將結束時,崔振芳不幸中彈壯烈犧牲,年僅17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