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林文化-臘八|恭迎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梵林文化-臘八|恭迎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梵林文化-臘八|恭迎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2020年1月2日,農曆臘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成道日,又稱成道會、成道節,民間又叫作臘八節。

經論記載,佛陀成道之前,苦行經年,骨瘦如柴,後受牧羊女供養之乳糜,體力恢復,端坐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

感恩佛陀於此日成佛

讓芸芸眾生有所依怙,讓我們有幸得聞佛法,瞭解人生真相,瞭解六道輪迴,從此不再迷茫,不再畏懼。讓我們一起虔誠合十共誦偉大三界導師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號。

梵林文化-臘八|恭迎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

由於牧牛女供養乳糜的典故,後來中國的佛教弟子乃起而效之,於每年農曆臘月初八這一天,以五穀及諸果物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祈福法會,現寺院都會在臘八當天熬粥供佛。佛教認為食粥擁有很多好處,因此寺院一般在早晨有食粥習慣。

梵林文化-臘八|恭迎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臘八粥則更為講究,通常會用蓮子、紅棗、薏仁、雲豆、白果、黍米、花生等一起煮,不僅粥煮得好,而且煮得很多,以滿足善男信女的需求。有些信眾專門奔“粥”而來,認為臘八粥供過佛,特別吉祥,不僅自己食用,還會帶回家供家人享用。年復一年,寺院做臘八粥這種傳統,就廣泛傳播到民間。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說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說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說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說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梵林文化-臘八|恭迎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值此殊聖之日,願諸位善友廣發善心,廣行善業,廣做功德。以感恩之情,祈願佛力加持,親友及一切眾生消災延壽、離苦得樂;吉祥如意、善願成就!祈願世間清淨和平!一切有情眾生安樂吉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