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大理是習近平總書記‘從小很嚮往’‘捨不得離開’的記得住鄉愁的地方。背靠蒼山、面朝洱海、環境優美、民風淳樸的古生村更是大理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標誌,洱海保護治理的一個縮影,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典型。”今天,在習總書記來大理考察五週年之際,大理州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和大理市融媒體中心一起在鄉愁小院裡,化文為聲,重溫鄉愁,共同展望美好家園、幸福大理。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化情為文,重溫鄉愁

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古生村和大理幹部群眾交流時說:“我是第一次來大理,從小就知道蒼山洱海,很嚮往。看到你們的生活,我頗為羨慕,捨不得離開。”要求“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洱海水更清澈。”在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的院子裡,他和鄉親們親切交流,說這裡環境整潔,又保持著古樸的民風,這樣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記得住鄉愁。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鄉愁是古生村的金字招牌,2015年至今,在大理以洱海保護治理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奮力加快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許多關注環保、關心大理的熱心人將目光投向古生村、投向洱海。通過切身的感受、感悟、最終形成了《春漫古生》中一篇篇文風優美、飽含真情的作品。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春漫古生》這部文學作品集以詩歌和散文為主,分為《回眸古生這五年》、《牢記囑託與使命》、《永遠的鄉愁》3個篇章,共59篇作品。書中有知名作家、藝術家,有老將軍,也有戰鬥在洱海保護一線的文學愛好者們對大理的眷戀、對洱海的深情。這些作品,以不同的站位和視角,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形象記錄了幹部群眾的拼搏實踐,直觀展示了洱海保護治理的豐碩成果,理性表達了美麗幸福新大理建設的創新探索和積極成效。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春漫古生》,一起來聽

冬日的大理,洱海湖面盪漾著粼粼波光,海水也藍地純粹透明,微風輕拂著楊柳,浪花溫柔地拍打著堤岸,如今洱海水變得更清澈了,鄉愁也就更濃郁了........大理市融媒體中心主播和作家代表們正在《春漫古生》——書香大理•讀書分享會上,用聲音帶你暢遊於幀幀熟悉的精美畫卷,共同回味我們生活的美好家園、幸福大理,一起來聽。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總書記的到來,使古生村村民深切感受到了總書記的關懷和溫暖。我父親有幸作為村民代表,在李德昌家的庭院裡參加了座談,每每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父親依然沉浸在幸福之中,喜形於色地講述那天的每一個細節,“總書記相當和藹可親,對我們問寒問暖,總書記的手暖暖的,握住就捨不得放開……”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古生新貌》

朗誦:晉愷

從此,“鄉愁”自古生村瀲灩開去,成為大理的象徵,大理的標識,大理的情懷和內蘊。同時,也成為風靡全國的一個最熱門的詞彙,一個能夠溫潤心靈,安撫靈魂,寄託情懷,追懷“原鄉”的燈盞和路標。“不墨千秋畫”的蒼山,“無弦萬古琴”的洱海,成為了許多人寄託鄉愁的一個心往神向、魂牽夢繫的“載體”。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鄉愁,自古生瀲灩開去》

朗誦:大理州文聯黨組成員、四級調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李智紅

初入村口的印象,感覺古生不古,新農村新氣象。撲入眼簾的是潺潺的溪流,清澈、透明、潔淨,溪流從不同的溝道穿過村落,緩緩注入洱海邊的人工溼地。小溪裡的砂石清晰可見,上面飄動著綹綹青綠的水草。平整的村道,是新砌的青石板,兩旁房屋的粉牆上,彩墨山水畫和詩詞相得益彰,畫作和書法均不俗。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古生開了一扇窗》

朗誦:白羽,大理文化雜誌社常務副社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楊義龍

“近水白家春光好,平凡綠野故事多。”守著一片藍色的洱海,守著一片春種秋收的土地,李德昌一家時代濱海而居,門外的對聯,述說著平常人家的清白日月,樸素光陰。而今,這方著名的“鄉愁小院”成了許多人來到古生的必訪之地。環海路就從小院的門外經過,路下沙灘岸柳,綠水拍堤,站在堤上回望小院,見照壁的外牆正中寫著:蒼洱毓秀。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萬古生村》

朗誦:曉峰,漾濞縣文聯幹部、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左中美

古生,就是這樣一個帶給人溫暖的普通白族村,東面迎著洱海,背靠著蒼山,千百年來,白族話一代代傳下來,老人孩子說著同樣的語言。年輕的阿鵬哥佝僂了曾經挺直的腰,漂亮的金花妹子的皺紋慢慢爬上了額頭。海浪悠悠,春風習習。村子就這樣一直和洱海邊大大小小的村落一起,不知不覺,瀰漫著樸實、可愛的味道。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古生村的味道》

朗誦:陳朝歡,祥雲縣文聯主席、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李雪

在農村長大,尤其是在少吃少穿的年代長大的人們,習慣一切都顧著找吃找穿。古生村是離洱海最近的白族村。洱海與蒼山之間又有一片耕作空間。如果說這是一種詩意格局的話,那詩意就是生活,生活就是遠古的漁獵畜牧,生活就是一個口食的問題。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把幸福託付給洱海》

朗誦:亞穎,永平縣文聯主席、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張繼強

有一段時間,大理人為了往前走,只顧吮吸洱海母親的乳汁,卻忽略了母親的健康。1996年、2003年,洱海給大理人敲了兩記警鐘:大規模爆發藍藻,洱海水質一度跌到四類以下。這兩記響亮的警鐘讓大理人驚出了一身冷汗。這是囑託、更是命令:保護環境是頭等大事!保護洱海刻不容緩!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古生村漫筆》

朗誦:璐璐,永平縣文聯幹部、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段成仁

我們來到古生村

我們想看的地方很多

理想大而無當

為夢想而來

真的,只是一個夢想

時間過去幾年

古生村還在那兒

我們又去了雙廊、玉璣島、小普陀

這些比古生還有命的地方

多麼值得信賴

我們用相機和單反的眼眸

和它們對話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洱海詩經》

朗誦:祥雲一中教師張力

我有多少年不曾見過燕子窩了?俊俏的小燕子,穿花衣的小燕子,銜泥築巢到我家的小燕子,早已成為久遠的記憶。在古生,我又遇見了它們。在古生,它們又找到了自己的家園。我用手機拍下那兩個小巧的燕子窩,那是小村古生為我送上的最難忘、也最溫柔的一記目光。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古生:燕子來時新社》

朗誦:曉嵐,巍山縣南詔鎮中心學校教師、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憶蘇

有人說,一個人的城是一座空城。那麼一個人海,應該是灰藍的,灰藍得沒有明眸皓齒的嫣然。這是海東,20年前的海東,亂石,垂柳,淺灘,落葉,舊木船,漁網,無限地寥落著。這蕭瑟寂寥的海邊,卻讓我感覺到了一種造型的穩定感和厚重感,可能是暗合了我性格中的某種特質吧。我搓搓手,拿出速寫本,勾勒著,反覆是一種憑弔。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一個人的洱海》

朗誦:張小凡,巍山縣委黨校教師、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疏雨

2016年洱海水質全年穩定,保持在Ⅲ類,洱海保護初見成效;2017年洱海全湖水質達到6個月Ⅱ類,6個月Ⅲ類,取得了階段性成效;2018年國家生態環境部公佈的水環境質情公報中,洱海全年水質為優。到2019年3月,洱海全湖水質達到了Ⅱ類。沒有了蒼山,雪落何處?沒有了洱海,月照哪裡?保護洱海,留住鄉愁,不讓一朵浪花枯萎。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不讓一朵浪花枯萎》

朗誦:趙蕊,漾濞縣蒼山西鎮中學教師、雲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姚靜

當然啦,還有擅長繪畫的大理兒女們把大理的美、蒼山的美、洱海的美定格在了畫紙上,不信你看。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畫作分享:大理州實驗中學陳彬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畫作分享:大理州群藝館張輝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畫作分享:大理州圖書館退休職工施敏

大理,停靠著一段故事;大理,撫慰著一縷鄉愁。大理是習近平總書記“捨不得離開”的那個地方,也是所有人的故鄉。掃描二維碼,觀看直播,安放思念,重溫《春漫古生》。(記者 鄒玲豔)

值周:胡亞玲

主編:李勝

總編:羅宗雄

《政風行風熱線預告》

1月22日上午11:00-12:00,第655期《政風行風熱線》上線嘉賓:大理州交通運輸局局長嚴啟紅,就全州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道路運輸行業管理及2020年春運工作安排等相關問題與聽眾朋友們進行溝通交流,聽取大家的意見和建議。掃描圖片上的二維碼進入直播間 ,點擊直播間菜單“意見留言”留下你所要反映的問題,工作人員會將問題彙總給相關部門並及時向您回覆。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節目當天,歡迎您通過廣播頻率FM102.7、FM99.9實時收聽,也可以撥打熱線電話8881027、8891027參與節目,反映您關注的問題。此外,您還可以通過“大理廣播電視臺”微信公眾號微贊直播間和999微大理微信平臺觀看視頻直播。


春漫古生直播那個“捨不得離開”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