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奉新百年貢米,南昌人的優選

「品牌故事」奉新百年貢米,南昌人的優選

江西地標農產品報道

「品牌故事」奉新百年貢米,南昌人的優選

  • 為江西地方特色農產品賦能
  • 講好品牌故事
  • 打造江西特色農產品品牌宣傳陣地


江西地理標誌農產品—奉新大米

「品牌故事」奉新百年貢米,南昌人的優選


「品牌故事」奉新百年貢米,南昌人的優選

貴五穀而賤珠玉

奉新百年貢米種植技藝揚天下


在“民以食為天”的中國古代,大米一直被視作生活、乃至戰爭中的必備之物,魚米之鄉也往往是兵家必爭之地。而大米因地理位置、環境條件、氣候差異、耕作技術等的不同,產出的米質也是參差不齊。在古代,上層的大米是要進貢到皇宮,供皇家享用的。在土壤肥沃、環境優越的江西,自古就湧現了許許多多的貢米,

奉新大米就是其中之一。


百年貢米

「品牌故事」奉新百年貢米,南昌人的優選

在江西,奉新縣素以“貢米產地”、“優質米之鄉”而聞名。奉新大米種植、生產歷史悠久,早在《宋史》和《天工開物》中就有記載,大米被選作貢品進入宮廷,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從宋朝華林胡氏先祖國子監主簿胡仲堯進貢奉新大米開始,奉新大米就成為供皇帝食用的御用貢品。此後,奉新大米就一直因其特殊的種植技藝而成為歷代皇朝的貢品。奉新雖然作為半山半平原地區,地域面積也不算大,但因廣泛種植奉新大米而成為農業大縣,自宋以後,就被列為江南西道“望縣”之一。近代,省城南昌更是以奉新大米為優選。


成功申請地理標誌保護

「品牌故事」奉新百年貢米,南昌人的優選

「品牌故事」奉新百年貢米,南昌人的優選

「品牌故事」奉新百年貢米,南昌人的優選

奉新大米外觀呈清白色或精白色,具有光澤、呈半透明狀、米粒細長大小均勻,堅實豐滿,粒面光滑、完整。奉新是南方稻區第一個獲得雙A級綠色食品標誌和有機食品標誌的縣,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廈門等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

為進一步提高奉新大米的知名度,提升產業優勢,奉新縣農業局聯合當地糧食局通過招商引資,組建了投資總額超6000萬元的江西聚豐米業有限公司,生產極具奉新特色的給力米、松竹米。為依法保護地方特色農產品,奉新大米還申請了國家農業部產品地理標誌保護,並與2009年12月正式通過認證保護,並由農業部頒發了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證書和授牌,此舉標誌著奉新縣“奉新大米”得到了農業部的認同和原產地保護,對奉新大米生產和產業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同年,奉新大米生產面積就達4萬公頃、總產量25萬噸/年。


加工企業異彩紛呈

「品牌故事」奉新百年貢米,南昌人的優選

如今,奉新當地有不少大米加工企業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在奉新縣赤岸鎮的獻信糧食加工廠是專門從事大米生產加工的企業,負責人熊獻信經營企業20餘載,做出了一款當地有名的“奉新923”大米。他說:“這款米最初暢銷省內外。但後期由於市場的衝擊,很多企業爭先做起大米,原本純正的“923大米”不敵市場競爭,銷量下滑。”為再次打開銷路,他對大米進行“大變臉”,換包裝後重新做起老字號“奉新923大米”。經過多年的辛苦努力,這款大米又一次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在廠房裡,幾臺大型的加工設備正忙碌地轉著,稻穀一下子就碾成了一顆顆飽滿的大米,大米色澤光亮、堅實豐滿、大小均勻。在廠房的另一邊,整齊疊放著一袋袋大米,這些包裝好的大米就是售往市面的。現在除了傳統精加工大米,還有粗加工的不拋光大米。熊獻信喜歡向人們訴說大米的故事,聊起小時候看自己父輩做大米,到他繼承父業,在大米行業20餘載,很是感慨。


地理座標

「品牌故事」奉新百年貢米,南昌人的優選

奉新縣,隸屬於江西省宜春市,位於江西省西北部,東連安義縣、南接高安市、西南毗宜豐縣、西北鄰修水縣,北靠靖安縣,潦河水流貫境內西東。縣城馮川鎮距省會南昌60千米。截至2019年1月,奉新縣面積1642平方千米,轄18個鄉鎮場、辦事處、管委會,人口33萬人。

奉新縣是江右民系重要聚居縣,也是華林胡氏的發祥地。漢景帝三年(前154年)建縣,曾名海昏、新吳,南唐保大元年(943年)為表“棄舊迎新”之意,改縣名為奉新。

2018年,奉新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64.85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25.97億元。


大米飄香

品牌美揚

祝願奉新大米

迎來更燦爛的明天!

「品牌故事」奉新百年貢米,南昌人的優選


「品牌故事」奉新百年貢米,南昌人的優選

江西農業雜誌社、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