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4》之後,還會有更好的功夫電影嗎?


《葉問4》之後,還會有更好的功夫電影嗎?

01

昨晚我帶著家裡的兩個弟弟去看《葉問4》,不知道他們是否喜歡,但就我自己來講,已經期待很久了。《葉問》的前三部,我反覆看了數遍,不是說電影本身有多麼偉大,而是對我這樣出生於1991年的人來講,如今好的功夫片,實在是不多了。

看《葉問4》,我的心情怎麼說呢,就和我小時候吃巧克力脆皮雪糕一樣。那時兜裡沒幾個錢,好不容易買一根,只能小口小口吃,吃完後,還要回味半天。

也許《葉問4》就是我少年時吃的最後一根脆皮雪糕,如今我基本不再吃甜食,時過境遷,有些東西還在,可味道,早已不同了。

甄子丹說,拍完《葉問4》之後,他就不再拍功夫片了。當然,他也許會轉戰幕後,做武術指導,做製片人,或者自己當導演拍電影。先不說這些,我看到這句話時,腦海中閃現的是當年他的《鐵馬騮》、《詠春》、《戰狼傳說》、《殺破狼》、《龍虎門》、《導火線》,還有前面的三部《葉問》。

作為一個實打實的動作片影迷,國內外經典的動作片我基本都看過,而且很多都看過數遍。但動作片也可以細分成很多種,就我題目中所提及的功夫片,也許在這部電影之後,會隨之落幕。

《葉問》系列中展現的主要功夫是詠春拳,同樣我們還能想起成龍《醉拳》中的醉八仙,李連杰《霍元甲》中的霍家拳、《黃飛鴻》系列中的無影腳,以及吳京《太極宗師》中的太極拳……

同時,談到功夫,我們還能隨口說起輕功、鐵頭功、羅漢拳、洪拳、螳螂拳、八卦掌、形意拳……大多時候,我們其實都是從傳統的功夫電影和武俠小說當中瞭解到這些傳統功夫的。

現在,我來做一個簡單的界定,今天我提到的功夫電影,即以展現我國傳統功夫為主,主要演員武術功底紮實,動作的展現流暢自然、拳拳到肉、長鏡多、剪輯少

。說實話,其實這樣的界定有很多情感的因素在裡面,每代人都有他們的功夫夢,我夢裡的樣子,就是特定的那幾個人。

《葉問4》之後,還會有更好的功夫電影嗎?

《葉問4》之後,還會有更好的功夫電影嗎?

《葉問4》之後,還會有更好的功夫電影嗎?

《葉問4》之後,還會有更好的功夫電影嗎?

之前看到《葉問4》的宣傳片時,我的想法和網上很多評論是完全一樣的:這怎麼打著打著就打到美國了?難道之後真的要上天,打到全宇宙

但是在看完電影后,我的戲謔調侃的心情少了很多,同時我想說,故事的邏輯基本是可以自洽的,沒有想象中那麼荒謬,中規中矩,甚至文戲還有點進步。

動作戲無可挑剔,流暢又熱血,以往葉問最後都收手的禁招(一打十打最後一個,打三浦,打龍捲風時的最後一招)這部一次性都打出來了,這也印證了《一個人的武林》中王寶強飾演的封於修說的那句話——功夫,就是殺人技

在電影中,我們也能看到葉問明顯老了許多,電影海報說“十年傳奇,最後一戰”,確確實實,電影裡會在一些細節中展現葉問的衰老和時不時的無能為力。

他不再一個打十個,身邊不再圍著很多徒弟;妻子離他而去,他也沒法和青春期的孩子好好溝通;他得了癌症,胳膊受傷後一時半會也很難恢復……他不再是神一樣的英雄人物,逐漸落地,變成一個真正的人。

回頭看時,電影中的葉問,竟然是甄子丹塑造的最好的角色。

《葉問4》之後,還會有更好的功夫電影嗎?

《葉問4》之後,還會有更好的功夫電影嗎?

《葉問1》和《葉問4》的對比


02

《葉問4》的最開始有一段陳國坤的戲。他飾演的李小龍,很好地再現了當年空手道大賽上李小龍的表演。那段錄像我已經看過無數次了,在電影中看到如此神似的場景時,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葉問4》之後,還會有更好的功夫電影嗎?

小時候我表哥在牆上貼滿了李小龍的海報,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龍迷,經常和我講李小龍一秒可以出好幾拳,一腳有多大的力道,同時還經常和我說,學校裡如果有人欺負我,就和他說,他去替我報仇。曾經他打架確實很厲害,是十里八村遠近聞名的小霸王,如今他已經有了兩個孩子,自己再過幾年,也快40歲了。

時光催人老,我最喜歡的那些動作明星,一個個也逐漸老去了。

李小龍活在了記憶深處,成龍和李連杰伴我走過了童年時光,甄子丹第一部《葉問》上映時,我正讀高中,吳京靠《戰狼》大火時,剛好是我大學最後的時光。

小時候我最喜歡成龍的電影,幽默搞笑、動作流暢、閃轉騰挪、玩命跳躍。我租過很多磁帶,《A計劃》、《快餐車》、《霹靂火》……一到週末,我們喜歡成龍電影的小孩,都會聚在一個有VCD的同學家,一起認真欣賞成龍的電影。

看完一遍又一遍,笑過一次又一次,在信息缺乏的當時,僅有的好電影,就是我們在電影追求方面的全部。

還有一次是村裡放電影,電影名字叫《望子成龍》。當時七八歲的我以為是成龍的電影,結果越看越無聊,想象中的快節奏,噼裡啪啦打鬥的場面沒有出現,全是講一個小孩讀書的故事。

如今成龍大哥還在努力,但說實話,他已經老了,沒有當年那麼能打了,再呈現的作品和以前比差遠了。而李連杰也基本沒啥作品了,我看到2020年要上映的《花木蘭》中有他的名字,但估計也就是出場幾分鐘走個過場,露個臉,演個配角,不會再實打實地去打了。

他們老了,演了一輩子,打了一輩子,得了無數榮譽,也受了數不清的傷。

成龍在拍《A計劃》時頸骨重傷,鼻骨再裂;

拍《警察故事》時脊椎骨第6-8節及骨盆撞到移位;

拍《霹靂火》時腳骨在開車時撞裂;

拍《一個好人》時跳橋撞傷鼻骨,高空墜下,傷頸骨;

拍《我是誰》時左邊肋骨和腳踝受傷;

……

還有數不清的玩命鏡頭:

《葉問4》之後,還會有更好的功夫電影嗎?

《葉問4》之後,還會有更好的功夫電影嗎?

《葉問4》之後,還會有更好的功夫電影嗎?

《葉問4》之後,還會有更好的功夫電影嗎?

《葉問4》之後,還會有更好的功夫電影嗎?


同樣的,李連杰雖然在電影中給我們展現的瀟灑飄逸的動作,但其實現實生活中的他,也早已遍體鱗傷。

功夫皇帝是打出來的,也是用命拼出來的。

《葉問4》之後,還會有更好的功夫電影嗎?


也就是了解了這些我們才知道,所有的榮耀,其實都是用命搏出來的,他們遠沒有銀幕上那麼瀟灑,也沒有那麼自如。電影背後,是他們的遍體鱗傷。


03

如今,吳京還在不斷嘗試,不過他的嘗試,更多體現在探索更好的商業方向上。除了他之外,還有張晉、年少成名的釋小龍,想成為功夫明星的向佐以及其他許許多多的動作演員。

但說實話,真正可以挑大樑,可以去重現功夫電影榮耀的人,後面基本算是斷檔了。

前人負重前行,後人另闢蹊徑,也許並不是說缺乏擁有武術天賦的人才,而是時代變了,有些東西,也許只能留在記憶裡了。

如今網上很多人在討論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實戰,我堅信傳武一定是可以實戰,並且是非常厲害的,但這要看是誰實戰,而且是在什麼年代。

世事變遷,傳統武術中的很多殺招並沒有流傳下來,而現在我們能看到的,更多隻剩用於表演的武術套路了。傳武的衰落與失傳,就像戲曲、皮影以及其他傳統藝術一般,環境變了,它們生存的土壤也變了。

為什麼功夫電影在衰落,一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

我剛才也簡單列舉了成龍與李連杰所受的一部分傷,現在能受得住這樣的罪的演員,寥寥無幾。同時,動作演員必須經過長期的刻苦訓練,需要他們有堅毅的性格,不怕吃苦的耐力,萬中選一的機遇,但就是在這樣的努力之後,他們能到臺前的機會,也實在太少。

需求變了,機會本身就少,擁有那麼強的能力的吳京,也就是在拍了《戰狼》之後才大火,由此可以看出這條路上的孤獨、寂寞、挫折、無奈,以及看不清的前方。

《葉問4》之後,還會有更好的功夫電影嗎?

有的演員,沒有什麼演技,手破個皮也得叫醫生,驚天動地,但照樣能收穫無數的關注和票房;而動作演員,在付出了無數努力,視受傷為家常便飯,動不動腿折胳膊斷,但可能連露臉的機會也沒有。

這麼多年,中國出了幾個動作明星,我們用手指就能數過來,那麼中國有多少電影明星,這我們就難統計了。

動作演員,極難打出來。想成為動作明星,那更是難上加難。這裡面的付出與回報嚴重不成正比,自然這個行業會逐漸衰落。

就像練習傳統武術,一個人在深山老林裡數十年如一日的練習。即使不缺吃喝,當他終有一天練得非常厲害時,下山一不小心把別人推傷,被訛了五六萬,你說他到底圖什麼呢?

俠客走江湖的調調,也許終究只能留在小說和回憶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