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抗擊疫情 黨徽閃耀

東南網訊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座堡壘。在生活中,他們是父母、是子女、是愛人,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戴上黨徽、披上白色鎧甲他們是戰士。

他們就是建陽區總醫院莒口分院的全體黨員幹部,在大“疫”面前,他們不畏艱難險阻,衝鋒在基層、堅守在一線,服務萬千群眾,彰顯醫者的初心、黨員先鋒的模範力量,無數個日夜,守護著莒口鎮一方百姓的健康。

陳杰:舍“小家”為“大家”

疫情發生以來,建陽區總醫院莒口分院院黨委書記陳杰在疫情防控工作開展的第一時間挺身而出,勇挑重擔。

疫情防控工作多且細,大數據人員摸排、健康管理佔了大頭,他多次下村指導鄉村醫生“七個一”健康管理辦法。

“每一個數據都要確保真實性、有效性。”這是他在指導摸排人員時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在衛生院人員緊缺的情況下,他常常充當司機,開著自己的車帶隊進村入戶,深入到返鄉群眾家中收集信息、開展健康管理、指導他們居家隔離。

防控期間,他的腳步踏遍焦嵐、湖橋、茶布、莒口等村。

1 23

隨著疫情得到逐步有效控制,復工復產工作陸續開展,他又忙活了起來,深入企業指導復產復工疫情防控,瞭解企業復工需求,解決企業復工難題……

一個多月來,每一個夜裡,他辦公室的燈總是亮著,常常到家已是深夜,家人早已熟睡。即使身體很勞累,但是第二天清晨,他又匆匆回到崗位,堅持戰“疫”。

張曉華:哪裡需要,哪裡就有他

每天,在衛生院的所有角落都能看到院長張曉華忙碌的身影。

他總是手機不離身,時刻關注著各項通知、政策,及時向全院職工傳達上級最新防控要求、部署防控任務、督促全院各項防控措施、指導醫護人員參加交通檢疫、安排下村醫護隊伍健康管理人員入戶工作……

哪裡需要,哪裡就有他。

在收到幫扶企業永彬竹木製品廠復工的消息後,他兩次到廠裡,指導企業管理人員復工復產防控工作,並對嚴格落實外來人員居廠隔離、公共區域消殺工作、體溫檢測制度、個人防護辦法、分散就餐管理辦法等進行了全方面詳細的指導與督促跟進,保障了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相協調,有效加強了復工企業的健康管理各項措施。

朱細華:堅守崗位的老黨員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作為一名年近70歲的退休返聘老醫生、老黨員,朱細華不退縮、不膽怯,堅持每天坐診,為數十名普通患者開展診治。

“疫情面前也要保證老百姓有地方看病。”無論颳風下雨,他總是第一個到崗,最後一個下班。身為黨員,他把為人民服務放在首位,身為老醫師,他用高尚的醫德為後輩樹立起榜樣的力量。

吳劍峰:衝鋒一線的鋼鐵戰士

“我是鋼鐵戰士,大項任務衝一線。”作為分管醫療的副院長的吳劍峰做起事情來總是事無鉅細。他既要負責發熱門診、預檢分診任務,又要擔負起全體醫護人員疫情防控知識培訓工作。他一次次地研究並加強所有一線職工隔離衣、防護服的穿脫訓練、防護清潔等方面的技能訓練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培訓,“大家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守護他人。”這是他最常掛在嘴邊的話。

郭柳英:做自己該做的事

從正月初一接到取消休假、全院返崗的通知後,她便擔負起院感防控、臨床醫技、後勤緊缺防控物資調配等工作。

隨著防控工作任務的不斷加大,她全身心的埋在工作中,已然顧不上即將高考的兒子。在交通、物流悉數暫停情況下,為了能讓物資在第一時間及時到位,她常常開著自己的車,親自運送各類物資。在她的努力下,各項緊缺防控物資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為一線醫護人員解決了後顧之憂。而今,她又投入到了企業復產復工防控指導工作中。

江麗華:不言苦,不喊累

江麗華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也是業務上的能手。疫情發生以來,她把真情融入工作,作為檢驗科醫生,她默默無聞的服務患者;作為單位的一份子,她盡心盡力的服務職工。因特殊原因食堂被迫關閉,看到這一困難,她焦急萬分,為儘快解決防控一線職工的用餐問題,讓同事們的在辛苦的防控工作中保障均衡營養,她多方協商,終於騰出一間宿舍,從粉刷、改造電氣線路到搬遷,各項工作她都親力親為,短短一週完成了食堂的改造翻新,讓同事們吃上了熱騰騰的飯菜。(鄧雪 劉智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