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非遺:普寧英歌


多彩非遺:普寧英歌

普寧英歌

英歌是普寧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民間舞蹈樣式,迄今也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它被認為是揚正壓邪、吉祥平安的象徵,深受群眾喜愛和推崇,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社會基礎。

普寧英歌是一種壯美陽剛的漢族男性群體舞蹈,主要表現梁山泊英雄攻打大名府的豪情鬥志和英雄氣概。表演隊伍人數少則24人、36人,多則72人,最多可達108人。

多彩非遺:普寧英歌

非遺·普寧英歌

表演者勾畫風格獨特的臉譜,按梁山泊英雄形象造型,著武士服,緊身短打,手執特製雙短棒叩擊起舞,並配以鑼鼓、螺號節奏。表演時隊列圖形變化豐富,有“雙龍出海”、“猛虎下山”、“麥穗花”、“田螺圈”等樣式,動作套式亦五花八門,有“布田”、“洗街”、“旋槌”、“槌花”等形態各異的舞姿動態,形成特有的動律,場面恢宏,氣勢磅礴。普寧英歌表演風格威猛、雄渾、粗獷、豪邁,體現了中華民族果敢、堅強、團結戰鬥、勇往直前的可貴品格和精神風貌。

普寧英歌突出的精神價值、社會價值、藝術價值得到有關專家的重視,獲得“北有安塞腰鼓,南有普寧英歌”的美譽,普寧也被評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