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大明風華》拍不出的明朝歷史

最近,似乎是古裝劇的天下。

《慶餘年》《大明風華》《鶴唳華亭》三足鼎立,而其中《大明風華》尤為奇特。

湯唯壓陣,朱亞文搭檔,這部號稱大女主歷史劇,在宣發時氣勢全開,但開播後卻踏上了奇怪的走向。

那些《大明風華》拍不出的明朝歷史

圓潤的湯唯,跑偏的朱亞文,原本應該荷爾蒙滿溢、令人心跳加速的一見鍾情場面,愣是莫名冒出幾分東廠公公對良家少男意圖不軌的意味。

那些《大明風華》拍不出的明朝歷史

但是,怪異的氣氛也攔不住男女主愛情的火苗呲呲亂竄。

如大多數古裝劇一般,在權利這一催化劑下,男女主跨越階級的愛情進展得轟轟烈烈,讓許多觀眾心馳神往,併發出靈魂一嘆:

如果我能穿越到明朝就好了!

那些《大明風華》拍不出的明朝歷史

曾幾何時,這也是小編的心聲。畢竟,誰不想做天之驕子的女人呢?

但是,在讀了一本書後,小編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並總結出一句至理名言:

寧做單身狗,不做明朝女。

那些《大明風華》拍不出的明朝歷史

因為,和明朝皇家男兒戀愛,電視裡是你儂我儂的美好,歷史中則是你死我亡的悲愴!

這一切,要從慘絕人寰的人殉制度說起。

殉葬出現於原始社會末期,古時人們相信,人死後靈魂會在另一個世界裡繼續生活,墓葬便是墓主在另一個世界的居所。因此,葬禮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禮制辦事,生時有的,死後也要有。

人殉制,就是挑選死者生前的侍女、奴隸等人,與墓主同葬。真真是“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

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後,《百家講壇》主講人張宏傑老師在《倒退的帝國:朱元璋的成與敗》中寫到:

殉葬是先秦時代的野蠻風習,貴族們生前鐘鳴鼎食,死後還要把生前喜歡的一切,包括美貌的侍女,都帶到墳墓中去繼續享用。墨子說:“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輿馬女樂皆具。”考古發掘戰國以前的貴族大墓,常見累累殉人白骨。

——張宏傑《倒退的帝國:朱元璋的成與敗》


那些《大明風華》拍不出的明朝歷史

毫無疑問,這是一項野蠻的毫無人性的制度。隨著人文精神的覺醒,人殉制遭到抨擊,在兩漢之後中原王朝徹底廢除了殉葬制度,直到……

臨終之前,朱元璋發佈了最後一道命令“責殉諸妃”,也就是命令妃嬪們為他殉葬,到地下去服侍他。這道命令,復活了在中國已經消失一千多年的人殉制。

——張宏傑《倒退的帝國:朱元璋的成與敗》


《明祖小史》卷三載:“太祖崩,伺寢宮人盡數殉葬。”

——張宏傑《倒退的帝國:朱元璋的成與敗》


朱元璋一句話,將消失一千多年的人殉制復活。

既然老爹發話,孩子們也只好效仿。

明成祖死後有三十餘妃嬪殉葬,明仁宗死後有五個妃子殉葬,宣宗死後有十人殉葬。

書中摘錄了明成祖朱棣去世后妃嬪從殉的詳細過程:

大殿之內,已經放好了三十多張“小木床”,樑上懸下三十條結實的繩子,末端打好了一個個活結。看到這個情景,一時之間,宮人“哭聲震殿閣”……那些清醒的人被命令自己站上木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錐頸而死”。幾個暈倒的,則被人抬著送到繩結中勒死。

——張宏傑《倒退的帝國:朱元璋的成與敗》

由此可見,君王影響之大,短則幾代,長則千年。

而張宏傑老師貫穿古今,將這種關聯寫得準確透徹。

書中,這樣由點及面,自上至下的描寫還有很多。

透過朱元璋矛盾重重的一生,張宏傑將數千年來,底層人民骨子裡的習性展現得淋漓盡致。

中國農民是世界上最能吃苦耐勞的。他們在計算生產成本時,從不把自己的勞動算進去。好像體力和精力是一種最不值錢的東西,可以隨意耗用。

——張宏傑《倒退的帝國:朱元璋的成與敗》


中國文化中攜帶著“貧窮基因”,或者說“貧窮文化”是中國文化的基礎部分。

貧窮從來不是好事。貧窮遮蔽了人的眼睛,讓他看不到食物以外的東西;貧窮禁錮了人的身體,讓他像動物一樣不停地被原始慾望折磨;貧窮剝奪了人的力量、尊嚴和權利,讓他在自然、神靈和權力面前軟弱、卑躬屈膝。

——張宏傑《倒退的帝國:朱元璋的成與敗》


在《倒退的帝國》裡,他看似在寫歷史,實則在寫當下;看似在寫帝王,實則在寫百姓。

歷史,從來不只是君王的歷史,更是人民的歷史。除了朝代興替、兵戎戰戈、帝王愛恨,還有無數百姓的顛沛流離,生老病死。

這樣的歷史,《大明風華》拍不出來,張宏傑寫了出來。

那些《大明風華》拍不出的明朝歷史

(倒退的帝國:朱元璋的成與敗)


莫言曾這樣評論:

張宏傑是個觀察和記錄的高手。他冷靜細緻的筆法,把人性的複雜、深奧、奇特、匪夷所思出人意料而又情理之中表達得淋漓盡致,原本熟悉的歷史事實在他的筆下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面貌,新鮮而又迷人。


這是他獨特的魅力,也是《倒退的帝國:朱元璋的成與敗》獨特的魅力。

如果你想走進真實的歷史,一窺千古帝王朱元璋的一生,探究中國傳統社會深刻的文化基因,瞭解中華民族在世界歷史進程中的偶然與必然,不妨打開這本書。

歷史不會直接說出答案,因為歷史就是答案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