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在2010年12月12日南京正大的拍賣會上,被業界稱為“第一把交椅”的宮廷御製明代黃花梨交椅,在北京拍出了6150萬元,加上佣金後總金額6944萬元,創下歷史上黃花梨椅拍賣的最高價。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2010年南京正大秋拍 明黃花梨交椅 6944萬人民幣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2010年南京正大宮廷御製古典傢俱文房清供專場拍賣會現場,黃花梨教父楊波正在研究“第一把交椅”


不禁令所有人都發問:

一把交椅憑什麼能賣出近7000萬的天價?

在封建社會時期,座椅都是有等級之分的,不同階級的坐的是不同的椅子,地位等級最高的是寶座,其次就應該說是交椅。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寶座之所以等級高是因為它多放在一些廟宇殿堂裡頭,帶有很強烈的禮器特徵。

而交椅等級很高,則是因為它的歷史來源很古老,本身就帶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內涵,在民間老百姓中也有“第一把交椅”的說法。

交椅,因其交椅下身椅足呈交叉狀,故名。據資料考證,起源於古代的馬紮。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馬紮也稱馬閘或交杌,其模樣同我們今天見到的小凳子相似,“杌”就是凳子,如今寧波人將小凳子稱為“杌子”或“小杌子”。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胡床

漢人的馬紮又源自北方少數民族的“胡床”,大約在漢代傳入。後來胡床經過發展演變,在唐代產生了交椅,五代時逐漸發展起來,而大量出現在宋代。

宋代時交椅有多種,有金交椅、銀交椅等。目前雖未發現當時的實物,但在宋人繪畫中可見其形象。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蕉蔭擊球圖》

畫中有兩小兒在擊球戲耍,其後一婦人倚靠長桌,身後就是一把圓後背交椅。

交椅因其兩腿交叉,交接點做軸可以折迭的特點,極適合遊牧民族的生活需要。傳入中原後,在上層社會中頗受賞識。富戶人家不但居室必備,而且出行時也多攜帶這種交椅。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明 黃花梨木有踏床交杌(摺疊狀態)


摺疊式的坐具本非中土之物,交椅能在北宋晚期發展到家喻戶曉,朝野皆用,其風靡程度可想而知。

比如在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有幾處很普通的住家和店家,都能發現交椅的使用。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清明上河圖》局部


文獻記載屢稱北宋晚期以後,民間奢靡之風極盛,就交椅而言,與明、清更為普遍的使用和精細的製作相比,宋人並不過分,只是開了民間奢靡風氣之先而已。


交椅在南宋的使用更為廣泛,隨著商品化多樣化以及社會風尚的轉變,這種隨處可見的摺疊式坐具不再是豪門貴族中的奢侈品。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宋 十八學士圖 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局部


《夢梁錄》在“家生動事”條中列有:

桌、凳、涼床、交椅、兀子、繩床、竹椅、裙廚、衣架、基盤、面桶、腳桶、浴桶、大小提桶等。

“家生”在吳方言裡泛指在居室內使用的器物,其中包括傢俱,在某些語境中還常常特指“傢俱”。可見在南宋時期,交椅與其它日用器具一樣,已經成了普通商品。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明 黃花梨圓後背交椅


明代交椅以造型優美流暢而著稱,上承宋式,可分為直後背和圓後背兩種。尤以後者是顯示特殊身份的坐具,多設在中堂顯著地位。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明萬曆刊本《三才圖會》器用十二卷中的兩種交椅


明代廳堂陳設以儉素為美,傢俱每每因事而設,靈活多變。如圖所示,廳堂裡只見交椅、靠背椅和扶手椅,從擺放的位置上仍能看出交椅所象徵的等級和地位。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魯班經》中的圓後背交椅


而交椅的使用的各種場景則常見於當時的文人畫中。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唐寅 李端端圖·局部 縱122.7 釐米 橫57.3 釐米 絹


仇英《桐陰晝靜圖》中描繪了一文人閉目坐在交椅上假寐,交椅靠背與座面為藤編,靠背傾角較大,上端有荷葉形託首承託頸部,為躺椅式樣,可以半仰而坐。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仇英《桐陰晝靜圖》


直後背交椅,《三才圖會》名之曰“摺疊椅”,《魯班經》中也有記載,但講得不甚詳細。


其形象常見於明人畫本中,如《麟堂秋宴圖》中在屏風前的三人,坐的都是直後背交椅。可惜明制實物,傳世不多。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麟堂秋宴圖》


圓後背交椅,椅圈曲線弧度柔和自如,俗稱“月牙扶手”,製作工藝考究,通常由三至五節榫接而成,不僅起到堅固作用,更具有點綴美化效果。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清 郎世寧 乾隆帝元宵行樂圖·局部 縱


圓後背交椅的結構是服從它的摺疊需要而形成的。為了摺疊,它不能和一般椅子似的扶手可與下面的構件(鵝脖及聯邦棍)相交,而只能由安在後腿上端的、彎轉而向前探伸的構件來支撐。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後腿和彎轉的部分,不問榫卯造得如何緊密,是不可能承重得好的。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補救的辦法是:


1. 在轉角處安角牙,起墊塞空間的作用;

2. 彎轉處安金屬或木旋的棍柱,使它起到支撐的作用,這樣椅圈就可以有五個支撐點;

3. 接榫處用金屬葉片包裹,起加固作用。

正因為如此,交椅都有金屬飾件,或銅或鐵,在許多構件相交的地方使用。凡是鐵飾件,多數上面有錽(注:音同“萬”)金或錽銀花紋。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錽金、錽銀是明清時很流行的一種工藝,在剁有網紋的鐵片上,用金絲或銀絲錘嵌花紋,效果有如古代的金銀錯和後代的金銀絲鑲嵌。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鐵錽銀的製作工藝相當複雜,首先要在鐵片的表面鑿剁出極細的網紋,然後將銀絲或銀葉錘打到網紋上,由於銀比鐵軟,所以它能嵌入網銀裡,裝飾鐵錽銀的傢俱,在全世界屈指可數。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而這件交椅無論是材質、造型和工藝都非常經典,並且使用了已經失傳的鐵鋄銀工藝,扶手四接,接處各以鐵錽銀飾件加固,兩端出頭回轉收尾。


背板彎曲呈“S”形流水線,兩側帶曲型窄角牙,背板上方雕塔剎紋,背板下部起亮腳,樣式少見。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由於存世量很少,在現在市場中,一些仿做的交椅很難有原型實樣作依照,只能根據二維圖像來仿造,而很難還原它的形式風貌。

此外,在所有椅類傢俱中,交椅也是最難做的,因為它本身沒有多少面板拼裝,就只用那麼幾個線條構架,一有點不對,比例關係就容易失調,而使整個造型發生偏差。


鐵錯銀黃花梨交椅現存只有二把:一把在王世襄的書中提到過,另一把就是這轟動傢俱圈明星——“第一把交椅”。


這張交椅憑什麼賣出了6944萬的天價?


蘇富比、佳士得兩大拍賣行近20年拍賣過數把,即使是在上世紀未最低拍出的價格也要50萬美金。


而這把交椅由於其稀缺性和特殊性,拍出6944萬的價格也是合理的。難怪有人說過,如果能收藏到一把好椅子,就相當於“坐擁”了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