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分析:廣州為何放棄“東進南拓西聯北優”戰略?

2000年廣州開全國之先河,出臺了中國大城市中第一個戰略規劃——《廣州城市建設總體戰略概念規劃綱要》,並提出了一個日後被廣為傳播的八字方針:南拓北抑,東進西聯。

後來北部片區有意見,認為“抑”字不好聽,遂改成了“優”,於是就有了後來的“南拓北優,東進西聯”。

板塊分析:廣州為何放棄“東進南拓西聯北優”戰略?

該政策伴隨著廣州發展了18年,然而這18年,廣州GDP從當年直追北京掉到了全國第四,與京滬的差距越來越大,這說明該方針有嚴重的錯誤,強行抑制北部發展只會讓自己傷筋動骨,上海虹橋的成功更讓廣州意識到了空鐵融合經濟示範區的重要性,時間到了2018年,為了廣州更好的發展,廣州在《廣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7-2035年)》 和《廣州綜合交通樞紐總體規劃(2018-2035年)》提出“三大戰略樞紐、黃金三角區和交通樞紐三角區”戰略,“東進南拓西聯北優”從此在官方文件中消失,基本只存在於自媒體和民間當中。

在廣府印發的《廣州綜合交通樞紐總體規劃(2018-2035年)》中明確提出要提升廣州城市綜合競爭力,強化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在新一輪國際化浪潮中成為領軍城市,支撐“主城區—副中心—外圍城區—新型城鎮—鄉村”的城鄉空間網絡體系,服務“三中心一體系”建設,按照“一江兩岸三帶、三大戰略樞紐、多點支撐”城市發展

要求,重點圍繞以南沙副中心和廣州港為載體的國際航運樞紐,以空港經濟區和白雲國際機場為載體的國際航空樞紐,以黃埔區(廣州高新區、中新廣州知識城、科學城等)為載體的國際科技創新樞紐組成的三大戰略樞紐,以琶洲互聯網創新集聚區、國際金融城、珠江新城融合發展的黃金三角區,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廣州北站、廣州南站和廣州站—廣州東站等組成的交通樞紐三角區,調整樞紐站場佈局,優化交通網絡結構,完善綜合交通互聯互通體系。重點加快南沙副中心(南沙自貿區)與主城區和重要交通樞紐的快速軌道交通聯繫。

從近日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達廣東省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的通知可以看出,廣州的重點項目基本集中於三大戰略樞紐、黃金三角區和交通樞紐三角區,“東進南拓西聯北優”已經到了它的歷史盡頭了取而代之的是“三大戰略樞紐、黃金三角區和交通樞紐三角區”戰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