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湖北5位高顏值"學霸",來自同一所大學,全部保研985名校

大學時光不容浪費,青春歲月也不容虛度。在武漢工程大學,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用奮鬥在詮釋著自己的青春,用奮鬥讓大學變的更加絢麗多姿。本期推送,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武漢工程大學幾位保研學霸們的風采……

陳柯錚

陳柯錚是武漢工程大學外語學院2015級學生,中共黨員,三年學習成績排名和綜合成績專業第一,獲得國家獎學金,三好學生標兵,學術精英,優秀共青團幹部等多項榮譽,個人獲獎超過150項,英語專業四級考試成績全院第一。連續兩年獲得湖北省翻譯大賽英語專業組特等獎第二十四屆湖北省翻譯大賽口譯組一等獎,連續三年榮獲CCTV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湖北省決賽一等獎。China Debate Open Online連續兩年蟬聯總冠軍

優秀!湖北5位高顏值

當週圍同學都在忙於複習考研或找工作之際,陳柯錚憑藉本科期間出色的表現和優異的成績,拿到了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保送生考試第一名)、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外交學院、中南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國內知名高校的研究生預錄取資格。而她最終也被成功保送至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

何永明

優秀!湖北5位高顏值

何永明武漢工程大學外語學院2015級英語+軟件工程專業學生,班級團支書,中共黨員,成績專業第一,曾任學生助理,曾獲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三好學生標兵,優秀青年志願者,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國際一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國家三等獎,湖北省挑戰杯二等獎,藍橋杯全國軟件信息和技術人才大賽湖北賽區二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湖北賽區三等獎,湖北省創青春創業大賽金獎,發表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科技創業月刊》創新創業論文一篇,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計算機與數字工程》學術論文一篇(錄用),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和公益活動,曾是武漢馬拉松志願者,具有較高的創新創業精神。同時收到了浙江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深圳大學的預錄取資格。經過綜合權衡,最終通過推薦免試方式被保送到

浙江大學軟件學院軟件工程專業

李升銳

李升銳武漢工程大學藝術設計學院2016級設計管理精英01班學生,2016至2018學年,在2016級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成績排名第一。同時以第一作者在專業學術期刊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篇;榮獲40餘項校級及以上榮譽。曾獲國家獎學金,並先後為團中央宣傳部、共青團湖北省委書記等設計了PPT作品,贏得一致好評。他銳意進取,熱心公益。2018年,創立"橘子皮創意工作室", 成功遴選為團中央學校部"全國學校共青團新媒體運營中心專業工作室",為長期供稿團中央學校部並實現資源互通與共享。憑藉項目優勢,入圍"2018年武漢市大學生創業項目"和"2019年度湖北省大學生創業扶持項目",累計

資助金額11萬元

優秀!湖北5位高顏值

得知自己保送復旦研究生的消息,李升銳笑著說:"學什麼就要全情投入,找到合適的方法。要多看,開拓自身眼界。通過多種渠道瞭解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各類作品或者資訊。對於藝術設計學院的同學來說,多看就是提升審美的最快方法,多看也會學到很多課外的設計技能。我們一定要'愛玩',保持善於發現亮點的眼睛,更能提升專業興趣。找準自己感興趣的某一個方向,善於嘗試,在課程設計或作業中都可以融入自己的愛好點,不斷提升自己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和新鮮感。多參加競賽,快速鍛鍊能力,這是快步提升自己專業能力的方法。"

魯思汝

魯思汝武漢工程大學化工與製藥學院2016級侯德榜創新實驗02班學生,中共黨員,在校期間平均成績91.8分,位列年級第一,連續三年獲得"國家獎學金"、校級"三好學生標兵""三好學生"等榮譽,榮獲第三屆全國大學生化工原理競賽中南賽區特等獎及全國總決賽一等獎,成功推免四川大學碩士研究生。

優秀!湖北5位高顏值

從進大學的那一刻開始,魯思汝就已然下定了考研的決心,風雨無阻的執行著自己的日常學習計劃:2個小時整理筆記,1個半小時訓練課後習題,平時重基礎,期末衝難題,語言類學科講究的持之以恆穩紮穩打在魯思汝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但昭輝

但昭輝武漢工程大學電氣信息學院學生,中共黨員,性格活潑,喜歡結交新朋友,始終將自己的時間表安排得滿滿當當,連續三年綜合評價第一名,曾獲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等。

優秀!湖北5位高顏值

課餘時間,但昭輝積極參與各類競賽,曾獲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弘電杯"電子設計大賽二等獎、"拼搏杯"乒乓球比賽團體第一、"許志偉杯"徵文比賽一等獎等;現已保送至華中科技大學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

武漢工程大學還有很多像他們一樣優秀的青年,他們能溫暖周圍的人,是一首首向上向善的旋律,是青春的榜樣,值得更多的人學習。看到優秀的他們,是不是內心也充滿了力量,那麼就鼓足勇氣,在前方的挑戰中闖出一片天地吧!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武漢工程大學新聞中心、武漢工程大學微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