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AI 遇到地圖,詳解百度地圖創新破局的底層邏輯

2019 年是人類 2010 年代的最後一年,過去的十年,人類的計算革命風起雲湧。

智能手機掀起的移動互聯網定義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雲計算、物聯網正在形成全新的數據計算基礎設施,而由深度神經網絡推動的人工智能(以下簡稱為「AI」)則在重新書寫幾乎各個行業的遊戲規則。

比如「古老」的地圖行業。

500 多年前航海地圖繪製技術的重大突破,直接推動了地理大發現,並最終形成了現代世界地理格局。而到了 AI 時代,地圖又會將人類帶向何處、圍繞 AI 的地圖創新又在哪裡,成為整個行業共同面臨的命題。

在「極客公園創新大會十週年 GeekPark IFX」未來趨勢論壇上,百度地圖事業部總經理李瑩給出了自己的思考,通過主題為《AI時代,地圖的破局與思考》的演講,李瑩展示了百度地圖作為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的無限可能,介紹了百度地圖的一系列產品創新,包括全球首個地圖語音定製產品、業內首創的未來出行ETA以及智能旅遊、地圖智能小程序等產品。

當 AI 遇到地圖,詳解百度地圖創新破局的底層邏輯

與此同時,李瑩在現場還披露了一組數字,目前已有超百萬用戶通過百度地圖語音定製功能錄製了自己的專屬語音包,其中包括150多名明星、主播和網紅。

正如李瑩此次演講的題目所言,「破局」構成了百度地圖在 AI 技術落地探索中的最好註解,而「破局」之後,用戶和行業也開始感受到了 AI 的威力,「讓聲音實現個性化表達,讓出行能夠被精準預估,讓真實世界可以被高精度刻畫,讓用戶更便捷地探索世界」,李瑩如是說道。

這些用戶可感知、生態可獲益的產品創新背後,AI 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更進一步,透過百度地圖在 AI 領域的探索與創新,也可以一窺當下 AI 行業落地的困境,而「破局」後的百度地圖,如何將 AI 能力賦能生態與行業,都成為整個行業關注的焦點。

在梳理上述疑問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來看看 AI 落地有多難。

1.當落地難的AI 遇到地圖

2012 年以後所興起的這股 AI 熱潮,離不開三大推動力:數據量增多、算力提升以及算法突破。這些因素的疊加,向各行各業展示了 AI 改變世界的巨大潛力。

當 AI 遇到地圖,詳解百度地圖創新破局的底層邏輯

但將 AI 的潛力變成現實,也就是從業者、投資人不斷強調的「落地」,卻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首先,如何定位 AI 技術的行業價值,到底是圍繞 AI 進行行業創新還是圍繞各個行業進行「AI+」的創新,不同的方法論也將決定 AI 落地的不同方向。

其次,如何定義行業問題,並確定 AI 是否具備解決行業特定問題的能力,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數據、算力和算法構成了這股 AI 熱潮的三大驅動力,倘若某個行業或某個行業命題缺乏足夠的數據,或者沒有實現算法層面的突破,其 AI 落地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第三,如何將 AI 技術與產品創新結合起來。AI 的各項技術突破,包括語音、圖像、自然語言處理等,極大提升了機器感知世界的能力,從機器感知到人機交互,一個產品創新的時代也呼之欲出。

上述三大挑戰構成了 AI 落地的困境,但當 AI 遇到古老的地圖行業,卻有著奇妙的「化學反應」。一方面,地圖擁有海量的歷史數據,還有基於移動互聯網、地圖採集車的實時數據,與此同時,圍繞地圖、出行的算法創新層出不窮;另一方面,傳統地圖的交互僅僅停留在「看」的層面,當機器具備了聽、說、算(計算)的 AI 能力之後,地圖產品交互的創新空間令人期待。

對此,李瑩有著深刻的洞察:「地圖是AI技術典型的落地場景,AI技術讓地圖更智能、更懂用戶需求。同時,用戶使用地圖的數據也將反哺AI技術,推動AI的進一步發展。」

這是屬於地圖創新的好時代,百度地圖又是如何落地 AI 的呢?

2.用戶可感知的 AI 地圖創新

正如上文所言,AI 各項技術的突破,賦予了機器聽、說以及強大計算能力,這些能力也體現在百度地圖的一系列產品創新之中。

首先,AI 讓地圖從「聽清」到「聽懂」與理解。對於一款地圖產品而言,聽清是一項基礎能力,依託百度大腦語音領域多項領先技術,百度地圖可以在各個場景下完成語音的準確喚醒和精準識別。

而在聽清的基礎之上,利用百度在自然語言處理和知識圖譜領域的積累,能夠識別複雜語句,從而理解用戶的真實目的。比如目前百度地圖已經可以精確識別諸如「我要從三里屯的團結湖地鐵站出發路過望京的家樂福然後再去南鑼鼓巷最後到我家,我要紅綠燈少的不堵車的最快的路線,你幫我路線規劃一下吧」這樣的複雜、個性化的語音服務需求,從而做出導航規劃。

根據百度地圖透露的數據,目前百度地圖已實現全場景智能語音交互,智能語音助手的用戶量已突破 3 億。

更進一步,百度地圖還將語音技術應用於個性化語音定製的產品裡,發佈了全球首個地圖語音定製產品「百雀靈」,其技術的核心是利用百度自研的行業領先語音遷移模型 Meitrion,只需通過百度地圖 App 錄製 20 句話,等待20分鐘左右即可復刻說話者的音色,風格,情緒等,生成「獨一無二」的地圖語音包,並應用於導航、景區導覽等全場景中。

當 AI 遇到地圖,詳解百度地圖創新破局的底層邏輯

極客公園大會現場,李瑩通過一段辨聲互動測試,以極高的聲音還原度對比,向觀眾展現了這項業界領先的語音合成技術。

其次,利用 AI 的強大計算能力,百度地圖正在完成對真實世界的刻畫,為用戶出行的每個細節提供實時的道路信息

出發前,百度地圖在百度開源深度學習平臺飛槳的加持下,構建了針對「通行時間智能預估」(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以下簡稱為「ETA」)的預測模型,在實時路況、軌跡速度等實時數據之外,還加入了多維度的時間編碼信息、環境、突發事故等動態編碼信息以及用戶駕駛習慣、對路線熟悉程度信息等,以做到更精準的出行時間計算。其中,百度地圖業內首創的未來出行時間預估,可以讓用戶通過設定希望到達的時間,來倒推出建議出發時間。

當 AI 遇到地圖,詳解百度地圖創新破局的底層邏輯

出行中,路況是動態變化的,這意味著需要實時的路況信息甚至需要預測路況變化。百度地圖將深度學習的算法納入其中,通過對大量道路擁堵特徵的提取和學習,比如道路車輛行駛速度、軌跡數量等海量數據,形成路況信息的預測模型,隨時將這些信息推送到用戶手機上,為用戶提供智能避堵或更快路線推薦。

第三,AI 為地圖創新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如果說語音交互改變了過去上千年來人與地圖交互的方式、基於深度學習的 ETA 精細刻畫了世界的真實面貌,那麼,在這些技術與產品之上,地圖的創新也有更多可能性。

比如 AR 導覽,利用智能手機上的增強現實技術,為用戶提供沉浸式的導覽體驗。目前百度地圖聯合泰山景區推出國內首個「AR智能導覽景區」,上線了地圖 AR 遊覽南天門仙境、大觀峰AR石碑解謎等智能旅遊產品,讓用戶不僅看到眼前的景物,更讀出它背後的故事。

當 AI 遇到地圖,詳解百度地圖創新破局的底層邏輯

再比如小度 AI 導遊,通過整合景區介紹、熱力圖等數據,為用戶提供位置指引、實時語音解說等服務,目前百度地圖覆蓋 1.9 萬家以上全國法務辦事機構,全國 95% 充電樁數據,小度 AI 導遊覆蓋超 2000 家景區,4000 家交通樞紐室內圖,以及擁有超過 13 億張全景照片等。

上述這些技術和產品佈局,構成了百度地圖作為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的一個側面,而在另一個維度上,百度地圖也在加快步伐。

3. 行業可受益 AI 地圖賦能

歷史上,航海地圖繪製技術的突破推動了地理大發現,如今,百度地圖在語音、NLP、深度學習領域的技術積累,不僅定義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的產品與體驗創新,也在賦能各行各業。

2019 年 12 月,百度地圖生態大會展現了百度地圖的賦能全思考。根據此次大會發布《百度地圖開發者發展趨勢報告》,全球地圖開發者的開發需求旺盛,2019 年百度地圖註冊開發者增長率高達 16%,在全球擁有180萬註冊開發者。

而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的生態全景裡,基於百度大腦、百度智能雲等百度硬核AI技術和地圖十餘年的產品數據實力,百度地圖全面賦能生態合作伙伴。從支持每一位開發者的服務需求,到支撐國家宏觀經濟決策,百度地圖為各行各業提供定製化解決方案。

當 AI 遇到地圖,詳解百度地圖創新破局的底層邏輯

首先,利用百度大腦和百度智能雲的 AI 與雲計算的能力,百度地圖構建了一整套面向地圖行業的數據能力,正在成為中國最大的智能化位置服務平臺

來看一組數字:百度地圖目前日均位置服務請求超1200億次、日均軌跡里程20億公里、POI全球覆蓋總數達1.5億、智能語音助手累計用戶數破3億、道路里程覆蓋940萬公里、全景圖片13億張。

這些數字代表的,是百度地圖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對於生態夥伴以及開發者而言,這意味著,他們不必從零開始構建自己的地圖數據,可以通過百度地圖的開放平臺,快速將地圖的數據能力納入自己的產品之中。

其次,應用賦能。目前百度地圖開放了智能定位、路線規劃、導航、路況、地圖影像服務、軌跡服務、位置搜索服務、智能小程序八大類應用能力。

這些應用能力,全面整合了百度在地圖數據、AI 計算能力以及百度眾多業務場景積累的能力,為行業合作伙伴、開發者提供特定的功能模塊,從而完成快速集成,這在海外開發者群體裡尤為明顯。以智能定位為例,它有效瞭解決了「你在哪裡」的難題,海外開發者只需調用這個服務,就能將百度地圖在 GPS、Wi-Fi、基站融合定位能力、百度地圖海內外無縫銜接的能力與自己的產品相結合,從而一站式解決圍繞定位的開發需求。

第三,從底層 AI 技術到地圖應用能力,百度地圖還為多個行業提供了更垂直的解決方案,目前已覆蓋智能交通、共享出行、快遞物流、統計規劃、政務民生、商業地理、酒店旅遊、智能設備、金融信貸等多個垂直行業。

比如面向旅遊行業發佈的智能旅遊管理平臺,將百度大腦的 AI 技術、百度智能雲的計算能力以及地圖業務場景深度融合,不僅把景區體驗變得智能化,還為景區管理提供了智能化的解決路徑,與此同時,結合百度在內容領域的產品與智能小程序的生態內容,推動旅遊行業的智能化創新。

當 AI 遇到地圖,詳解百度地圖創新破局的底層邏輯

在智能交通領域,百度地圖提供了一整套面向城市出行的技術和產品,基於百度地圖時空大數據,能夠幫助城市相關部門實現科學規劃。2019 年 11 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與百度聯合發佈了新書《遷移的人 變動的城——大數據視角下的中國城鎮化》,該書展示瞭如何將百度地圖時空大數據與城市化研究相結合,也凸顯其正在從「國民地圖」進化為助力城市建設「民生助手」的行業示範價值。

更進一步,圍繞城市出行的場景,百度地圖通過交通信息發佈及研判平臺、交通大數據平臺,可以輔助交管部門進行城市交通管理全局決策調度,保障交通路網順暢;利用路口信號燈配時、智能停車、高速定位報警、自行車專線騎行路線等,可以聚焦典型出行場景,提升交通出行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家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政策號召下,百度地圖積極響應,面向交通行業發起併成立「智能交通聯合實驗室」,通過數據開放合作的形式推動聯合創新,加快交通領域的產學研創新,助力交通強國建設。

4. 寫在最後:AI 開啟下一個「地理大發現」

某種意義上說,地圖的歷史就是人類的歷史,地圖技術也是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大航海時代如此,AI 時代亦是如此。

當 AI 遇到地圖,詳解百度地圖創新破局的底層邏輯

也正如李瑩所強調的,地圖是 AI 技術落地的典型場景。在 AI 的加持下,百度地圖不僅在用戶交互與地圖功能上不斷創新,還將這些能力持續不斷地開放給生態與開發者,共享 AI 帶給地圖行業的技術紅利

而在一個更宏大的產業層面去看,百度地圖在 AI 領域的探索更展現了 AI 賦能產業變革的巨大價值,從用戶體驗到產業鏈重構,這是 AI 技術落地產業後帶來的連鎖變化,驅動著整個地圖行業的變革。作為 AI 時代的地圖,百度地圖也在開啟 AI 時代的「地理大發現」,與數以億計的用戶以及行業生態夥伴、全球開發者,發現更多「新大陸」。(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