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系"越來越大",騰訊系"越來越小"

本人一屆屌絲,也無興起去評論阿里系和騰訊系未來會朝哪個方向去發展,但是作為底層人民要說說使用你們兩家產品的直觀感受,你們的產品越來越大,已經讓我手機內存高度飽和,卡頓死機常有發生,很多人會說,那你為什麼不換個大內存的手機,也不就幾千塊錢的事情,不好意思,我沒有必要為取悅你們而給自己增加沒必要的麻煩,因為你們在無限制的增長。


阿里系


我接觸第一個產品是騰訊的qq,那是在2007年在鎮裡的網吧申請的,到現在已經用了13年了,到後面陸續在3家公司公司工作了將近10年申請過兩個qq,都是工作用,離開後就沒怎麼用。大概在2013年開始在手機qq端收發文件談客戶,在2015年開始,已經不再用手機qq了,全部轉移到了微信端,從在qq從手機刪除了,這是微信完成了對自家產品的第一次替換。


緊接著微信完成對傳統手機社交關係的替換,比如:入職新的公司,大家都會說:你微信號多少,13XXXXXX,然後大家都開始聊微信了,遇到客戶也類似,再到後來開群之後,在群裡海聊發紅包,等等,微信已經和大家生活緊密聯繫在一起,而支付寶用的最多就是到門店掃紅包,就那一陣子用的最厲害,有的人利用這個一車白菜免費送,還掙了不少錢。不過風過後,一切都趨於平淡了。


阿里系


完成完傳統社交關係替換後,開始整合版圖類的app,把海量的流量導入給它們,看看微信對京東和拼多多的;流量貢獻,你就清楚看了。說說自己經歷的這個過程:到了2016年來上海工作,基本生活用品都是網購,先是在唯品會app上面,後面美團,京東,淘寶,拼多多。app越裝越多,根本停不下來,手機開始卡了,內存顯示不足。沒辦法第一個想到就是卸載app,當然就是淘寶,大概300MB,接下來,微信小程序出來了,唯品會,京東,拼多多,都出了微信小程序,所以這三個也就刪除了,手機存儲空間省出來大概有1個GB吧。不過到後面,只有拼多多在拼命的發10元券,想讓再把app裝回去,對不起,已經裝不下這麼多了。購物從微信小程序開始,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就算你貼錢也很難再把用戶拉回來,因為省空間不用換手機。


說到這裡,很多人就有疑問,到底裡面都裝了什麼app能把一個手機裝滿,目前常用且不刪除的軟件:①微信和支付寶,微信用於購物,聊天,工作,支付。支付寶用於轉賬付款。②銀行類app:招商銀行,中信銀行,主要用於信用卡還款和轉賬。③12306,用於購票和查詢,④epub電子書閱讀器,看書,⑤百度地圖,出行導航,⑥墨跡天氣,查詢氣象信息,⑦chrome瀏覽器,查詢信息 ⑧促成長類app,⑨及時信息類,頭條和財聯社,微博已經果斷放棄了。當然每個階段都會有相應的變化。不過這8個類別的app幾乎涵蓋了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經成為必備常用的工具。如果後續進入的app基本都是能用則用,不用也會刪除。後面支付寶和微信,開始收信用卡還款手續費,大夥就開始轉到各大銀行app端了,只要存在替換的方法,會毫不留情的被替換掉,忠誠度遠遠不及利益重要,現在用支付寶最多的就是交水電煤,投資。所以,不要貿然去做app推廣,前提是你的app具有剛需工具特性,而剛需往往是解決生產生活場景問題的,不信仔細去想想。


阿里系


說說購物的經歷,從2012年參加完第二次雙十一活動之後也就沒再參加過,因為買了件糟心的東西,退了半個月才退出去,這正印證了那句話“蘿蔔快了,不洗泥”,所以每年雙十一都是業績高增長,我也只是看看瞧瞧,有幾次要參加但是要單獨去下載500MB的淘寶app,所以果斷放棄了,吐槽還被噴子和鍵盤俠噎了半天,讓換大內存的手機,換個鬼。最近要到閒魚裡面賣東西,在支付寶裡面搜了個閒魚小程序,上傳東西之後,可怎麼也顯示不了,又要下載閒魚app,一看300MB,算了還是放棄吧,不想把自己手機撐到爆,這是一個屌絲的想法,土豪不在此列。


對比阿里和騰訊近四年的發展,我們不難發現,騰訊在安卓端正在把微信超操作系統方向打造,一個微信小程序囊括了幾乎所有的消費場景,而且還在不斷完善增加中,騰訊系的app數量也在適度減少中,這個趨勢幾乎不可逆轉。而阿里這幾年一直買買,買了很多優質的公司,感覺體量巨大,好像在某某年,要把阿里打造成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但願馬老師的願望能如期實現。不過在夢想實現之前,不要忘記,最後的競爭會成為支付寶和微信的直接競爭,因為各自已經站隊完畢,如果哪一家先從底層和用戶建立牢不可破的關係,後面跟進的那個即便也集合完畢,也很難趕上趟,因為二選一老二明顯顯得多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