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鏡——以鏡為“史”,對鏡讀文化

銅鏡一般是含錫量較高的青銅鑄造。在古代,最早的商代是用來祭祀的禮器出現,在春秋戰國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貴族才能享用,到西漢末期銅鏡就慢慢的走向民間,是人們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

銅鏡——以鏡為“史”,對鏡讀文化

銅鏡——以鏡為“史”,對鏡讀文化

一.在中國製鏡史上,唐代是繼漢代後的又一個高峰,工藝之精美、形式之繁多、紋祥之豐富,均超越前代,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唐代銅鏡在鑄造工藝上也頗有創新,出現了金銀平脫、螺鈿、貼金貼銀等特種工藝鏡。銅鏡的造型也打破了傳統的圓形格式,創造了各種花式鏡,有寶相花鏡、菱花鏡、八菱鏡、八弧鏡、四方委角花式鏡及無柄有紐手柄鏡等。銅鏡背面圖案的佈局也益見巧思,一反從鏡鈕到邊緣作同心圓層層佈置的方式,多用散點或適合形式的章法,變得簡練明快,清新流暢。

圖案的題材更是多種多樣,有花鳥魚蟲、奇禽異獸、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宗教以及社會生活等。

唐代國際交流頻繁,銅鏡的圖案也反映了這方面的內容,這從一個側面說明,唐代對外來文化兼容幷蓄的態度,也促進了唐文化自身的繁榮。

嵌銀瑞獸紋菱花鏡直徑21.5釐米。此鏡無論從造型、工藝還是體量上看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貼金、貼銀鏡又稱金銀殼鏡,它是把整塊金、銀片嵌在青銅鏡的背上,在金、銀片上大多有事先捶揲出凹凸起伏的紋飾。捶揲這樣的紋樣需要襯出軟硬適度、有伸縮性的襯底。捶擊金銀片時底襯隨之變形,以達到成型目的。這種工藝的銅鏡流傳或出土的不多,通常體量不大。

銅鏡——以鏡為“史”,對鏡讀文化

嵌銀瑞獸紋菱花鏡

瑞獸葡萄鏡直徑29.6釐米。瑞獸葡萄鏡是唐代新出現並且也是最有影響的鏡類之一。該鏡體量巨大厚重,紋飾精美繁密。瑞獸紋飾在我國出現較早,唐代的藝術家們和工匠們將瑞獸、葡萄這兩組紋樣進行重新組合,形成了一種具有強烈時代信息的新紋樣。瑞獸葡萄鏡不僅在國內大量出土,在日本、哈薩克斯坦、伊朗等國均有實物或仿製品出土。

銅鏡——以鏡為“史”,對鏡讀文化

瑞獸葡萄鏡

二.宋遼金銅鏡較前朝在藝術風格、製造工藝和金屬配比等方面,有較大的差別。但不可否認,它也有著其鮮明的時代特點和藝術特色,有繼承與發展的創新。

其中以人物故事鏡為題材的銅鏡紋飾尤為突出。

唐王遊月宮故事鏡

銅鏡——以鏡為“史”,對鏡讀文化

銅鏡——以鏡為“史”,對鏡讀文化

據《唐逸史》記載:唐開元年間,玄宗中秋之夜邀請申天師及鴻都道人一同賞月。三人賞月把酒言歡之際,玄宗心悅,想到月宮遊歷一番。於是申天師作法,方士羅公遠擲手杖於月空,化作一座銀橋,橋的那邊一座城闕,橫匾上書“廣寒清虛之府”。羅公遠對玄宗言道:此乃月宮是也!

玄宗見仙女數百,婀娜多姿,翩翩起舞與廣庭之上,他看得如痴如醉,默記其舞蹈之中優美的曲調。回到人間後,即令主管宮廷樂舞的官員依此整理出一首優美動聽、彷彿天外之音的曲子,配上宮廷舞女的舞姿,即為著名的《霓裳羽衣曲》,成為流傳千古的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