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從來沒有真正的理財師 變革已經在發生

作為招行的前員工,最近幾天看了招行的兩篇文章,一篇是行長田惠宇的內部會議講話,一篇是招行員工根據這個講話寫的一篇《招行離冬天還有多遠》,看完後感觸還是挺深的,我相信這是真正熱愛這家銀行的員工,才會寫出這樣的箴言,說出自己的心聲。

銀行從來沒有真正的理財師 變革已經在發生

與其說是理財師,不如說是機器人

我這兩天也跟以前的同事溝通了一下,說白了就是聽他們訴了訴苦,聽得最多就是壓力真大,考核指標忒多,最近正玩命推ETC呢,我說你一個金葵花客戶經理推這個幹啥?統一的答案是政治任務。

聽完這四個字頭腦裡的思緒迅速回到原來的工作場景,基金定投、期繳保險、手機銀行、各類基金、金卡、金葵花卡、信用卡、白金信用卡……客戶只要進來就有機會營銷成功,因為會聊到客戶不好意思。一切都基於政治任務這幾個字,這事其實我沒有意見,畢竟是盈利機構,需要中間業務收入。

很多業務或者說很多產品理財經理和客戶經理並不想銷售,因為沒有選擇,更不要說什麼資產配置或者所謂的獨立理財師了,在銀行都是很扯的事情。

與其說是理財師,不如說是機器人,與其說是自我驅動來工作,不如說有各種懲罰政策鞭策著你完成任務。

我相信作為新員工一定會充滿激情,有幹勁,天天想著如何更好地完成任務,但更多的老員工真真切切地感覺到這就是一座圍城,不是沒有想過出去創業或者成為獨立理財師,只是覺得銀行畢竟有一個非常好的背書,至少目前看來,再苦再累還是一份保障。

但這份保障值多少錢呢?我簡單描述一下銀行佣金水平,就拿保險來說,一個30歲,50萬保額的重疾險,30年期繳,佣金能有多少?銀行的夥伴知道我要說啥。銀行員工的朋友圈跟微商其實沒啥區別,只不過顯得更高大上一點。

銀行從來沒有真正的理財師 變革已經在發生

體制化

這篇文章我並不想販賣任何焦慮,實屬沒有必要,的確是很多好朋友經常會跟我吐槽,那就簡單說一說銀行員工為什麼目前負能量這麼多。這特別像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面描述的一樣,有一個詞很形象,體制化。

最開始你會覺得這裡面很有趣,但慢慢地,你不喜歡裡面的一些制度和約束,但你已經習慣了這裡面的一切,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這裡而生。

銀行員工經常吐槽他們與外界越來越“脫節”,很多時候也渴望外面的世界並非常渴望出去,但是經過長年累月的時間沖刷,他們的自由意志早已消磨殆盡了,剩下的是一顆安於現狀的心,他們不甘,但不得不接受。

但安於現狀,就能一直將生活穩定下去嗎?

變革已經在發生

事實上銀行已經在大力開始轉型,像招行每年金融科技的投入不低於上年收入的3.5%,很多服務已經不再停留於網點或線上,而是滲透到各個生活場景。

承接招行用戶的載體目前最核心的是兩APP,包括招商銀行APP和掌上生活APP。截至4月底,兩大APP的合計用戶數已超過一個億,月活用戶數(去重)已達到5070萬。兩大APP均已成為招行的重要經營平臺,有超過一半的理財產品銷售和約一半的消費貸款申請通過APP完成,這說明什麼?

至少我現在都是通過手機銀行交易,不會再輕易去銀行網點辦理業務。我瞭解到的是銀行很多時候會比過去冷清很多,櫃員小哥哥和小姐姐也應該受到很大沖擊,因為沒有業務量就不會有績效,況且很多人年紀已經不小了,再去輪崗還能如何呢?

行業變化越來越快,所以很多焦慮根本不需要我去販賣,銀行從業人員自己就很焦慮,因為自己的知識儲備和對整個市場的認知嚴重不足。怎麼緩解焦慮?學習。

只有全方位地學習才能讓自己未來有更多的選擇,就像北京大學的徐遠教授說的那樣,“先上車”,這個先上車適用範圍很廣,很顯然我說的是學習。當然,學習是反人性的,開始這一步往往很好邁出,但難就難在堅持

銀行從來沒有真正的理財師 變革已經在發生

結語

你只有真正熱愛,才能堅持下去。

你是否還記得你熱愛的一件事?你是否還記得你曾經深愛的姑娘?你是否還記得你死忠的一支球隊?這些你都願意付出你的所有去追求,為什麼涉及到關乎一生的職業發展,反而不願意去付出、去努力了?

你熱愛這個行業嗎?如果熱愛,請深愛。

財富管理的歷史車輪是不會停止的,讓我們以此為生,精於此業。

從學習開始,從變成更好的自己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