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幅稀世的“千手千眼觀音”古畫,最後一幅尤為特別

千手千眼觀音,是佛教的重要造像之一,多見於密宗之中。祂是觀音菩薩的變化身,又叫大悲觀音、千臂觀音等。

幾幅稀世的“千手千眼觀音”古畫,最後一幅尤為特別

據密宗經典《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記載,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億劫中,跟隨千光王靜住如來修行菩薩道,聞聽如來宣講“大悲心陀羅尼”,當下從初地證到超八地。心生歡喜,於是發下誓言,願我身上生出千手千眼,利益安樂一切眾生。剛發願畢,千手千眼便已具足。同時十方大地一起震動,十方諸佛齊放大光明。

自古以來,千手千眼觀音便是佛教藝術的常見題材之一。下面,我們就來瞻仰幾幅非常珍貴的古畫,看看歷代畫家都是怎麼表現這一題材的:

幾幅稀世的“千手千眼觀音”古畫,最後一幅尤為特別

這是晚唐時期的作品,出土於敦煌莫高窟第17窟。千手千眼觀音結跏趺坐於復瓣蓮座上,頭戴化佛寶冠,眉間有第三眼,身佩項圈、瓔珞、臂釧等。胸前上二手各拈長莖蓮花,中二手合十,下二手置於腹前結定印;身側各手執日輪、月輪、蓮花、淨瓶等;身後有無數只小手,每隻手中皆有一眼。

圓輪背光上方,左邊是乘鵝車的月光菩薩,右邊是乘馬車的日光菩薩;圓輪背光下部左右兩邊,為吉祥天婆藪仙(右邊光圈邊緣仍可見“婆首先”三字);圓輪背光正下方的水池中,有難陀、跋難陀二龍王,身形較小;再往下供桌的左右兩邊,是闢毒金剛火頭金剛

此畫現藏於印度新德里國家博物館,圖下方缺損的殘片則藏於俄羅斯埃爾米塔什國家博物館。

幾幅稀世的“千手千眼觀音”古畫,最後一幅尤為特別

這是南宋時期的作品。千手千眼觀音立於蓮臺之上,作三十二面,每面均有三目,並戴寶冠;三十二面分為五層,其上還有一佛面。身前有十八隻手,蓮瓣形背光內還有九百八十二隻手,共計千手。各手掌心均有一眼,或結印合十,或執法物,或現化佛,蔚為壯觀。

蓮瓣形背光之上,諸佛雲集,中央為釋迦牟尼佛,左右為十方諸佛。正下方有四大天王揹負蓮臺;左右兩邊分立二菩薩,左邊是日光菩薩與一手執刀劍的菩薩,右邊是月光菩薩與一手持金剛鈴的菩薩;最下方為護法神天龍八部,左右各配四神。

此畫現藏於中國臺灣台北故宮博物院。

幾幅稀世的“千手千眼觀音”古畫,最後一幅尤為特別

這是清代藏傳佛教唐卡,為絹本刺繡,清宮舊藏。千手千眼觀音立於蓮臺之上,為十一面觀音,分五層排列。身前主八臂有二手合十,左右各有三手皆執法物。其餘九百九十二手從背後層層迭迭鋪開,其針角細密、排列整齊,宛如孔雀開屏,美妙動人而又氣勢恢弘。

觀音四周有五方佛環繞,頭頂為紅色身的西方阿彌陀佛,接下來順時針依次為:白色身的中央大日如來、藍色身的東方阿閦佛、綠色身的北方不空成就佛、金黃色身的南方寶生佛

左上角和右上角分別是四臂觀音蓮花生大師;下方三尊從左至右依次為:

大紅司命主、綠度母、六臂大黑天

幾幅稀世的“千手千眼觀音”古畫,最後一幅尤為特別

這幅千手觀音圖頗為特別,為清代傑出畫家、揚州畫派代表人物之一華喦(同“巖”)的作品。此觀音面相長圓,彎眉細目,眉間有一眼,頭髮很長,宛若飄帶。身前有十八隻手臂,或於頭頂託舉坐佛,或合十於胸前,或執日月及各種法物。左下端有一紅衣童子跪地參拜,童子上方一縷青煙嫋嫋升起,與雲端的觀音連接。

世俗化是揚州畫派的一大特點,華喦繪製的此千手千眼觀音,亦具有世俗女子的特徵,與我們通常所見的千手千眼觀音像頗為不同。此畫現藏於江蘇南通博物苑。

以上諸幅千手千眼觀音圖,風格各異,你更喜歡哪一幅?

/完.


幾幅稀世的“千手千眼觀音”古畫,最後一幅尤為特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