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番號的兩個師先後起義,師長還是堂兄弟,都畢業於黃埔軍校

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連雲港),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了戰略性進攻戰役——淮海戰役。

這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的戰役,自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歷時66天。國民黨軍先後投入7個兵團、2個綏靖區,34個軍,86師,共約80萬人,出動飛機高達2957架次。解放軍參戰部隊華東野戰軍16個縱隊,中原野戰軍7個縱隊,連同華東軍區、中原軍區地方部隊共約60萬人。

此役中,共消滅國民黨軍徐州剿總前進指揮部及其所指揮的5個兵團部,22個軍部,56個師、1個綏靖區,正規軍連同其他部隊共555099人,國民黨少將以上高級將領被俘124人,投誠22人,起義8人。

以上戰果還不包括其潰散和逃亡人數。

在淮海戰役進行第二階段時,此時的黃百韜兵團已被全殲,而前去救援的黃維兵團也一步步進入了中原野戰軍設好的包圍圈中,當黃維察覺時已經來不及了,這時中原野戰軍用7個縱隊,14萬人兵力,再加上地方武裝兵力接近20萬。把黃維兵團包圍於宿縣西南之雙堆集。

雖然此時的黃維兵團被包,但是人員並沒有損失,戰鬥力依然很強,蔣介石的指示,讓黃維全力向東突圍,擊破當面之敵,後與李延年兵團會師。

此時國民黨軍85軍110師師長廖運周,向大領導黃維請求擔任突圍的先鋒。

同一個番號的兩個師先後起義,師長還是堂兄弟,都畢業於黃埔軍校

廖運周

黃維很高興,感慨地說真是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廖師長你要什麼我就給什麼,坦克、榴彈炮隨你挑。

但黃維不知道的是,廖運周早已是中共秘密黨員。

廖運周是安徽鳳台廖家灣(現屬淮南市田家庵區安成鎮)人,生於1903年,畢業於黃埔軍校五期炮兵科,與開國大將許光達是同班同學,但他比許光達大五歲。1927年,廖運周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了南昌起義,隨後被派到國民革命軍西北軍第二師從事兵運工作,奉命“長期隱蔽”,直至解放戰爭時期當上了國民黨軍85軍110師師長。

打頭陣的110師早已和中原野戰軍首長聯繫好了,廖運周帶著110師順利通過解放軍的陣地,當時黃維以為110師突圍成功,馬上讓三個師沿110師的路線跟進,卻不料遭到王近山的中野六縱的迎頭痛擊,三個師的兵力損失一半,後來才知道廖運周率110師陣前起義了。

此時的黃維兵團士氣大挫,尤其是110師的起義,讓該兵團軍心動搖。

110師炮兵營起義官兵也立即參加了阻擊黃維兵團突圍的戰鬥,黃維兵團喪失了突圍的最佳時機。中原野戰軍攻勢如潮,黃維和胡璉、吳紹周分乘三輛坦克逃命,不曾想黃維乘坐的坦克發生故障,只好下車步行,才被解放軍追上俘獲。最後該兵團除了部分突圍人員逃脫外,近乎全殲。

蔣介石十分愛惜第110師的番號,1949年4月3日將暫編第一師改編為新第110師,並任命原暫編第一師師長廖運升為110師師長。

廖運升是廖運周的堂兄,比廖運周大兩歲,黃埔軍校四期步兵科畢業。

暫編第一師的前身是暫編第一縱隊,司令是廖運升的胞弟、廖運周的另一個堂兄廖運澤。

同一個番號的兩個師先後起義,師長還是堂兄弟,都畢業於黃埔軍校

1980年在民革中央會議上合影,左起廖運周、廖運升、廖運澤

廖運澤是黃埔一期畢業生,是第八綏靖區副司令兼潁上指揮所主任及暫編第一縱隊司令。暫編第一縱隊改編為暫編第一師後,副司令廖運升才成為了師長,後又成為110師師長。

1949年5月2日,廖運升率新第110師在浙江義烏宣佈起義,被當做人質帶往福建的廖運澤也尋機全家逃往香港。在港期間,在中共華南局地下黨組織領導下,廖運澤與侯鏡如一起,成功策動了國民黨軍第318師的起義。

廖氏三兄弟在國民黨軍中都是將官:中將廖運澤、少將廖運周、少將廖運升,三兄弟均系黃埔出身,因而被稱為“黃埔三鷹”。

建國後,他們三人結局都很好。

同一個番號的兩個師先後起義,師長還是堂兄弟,都畢業於黃埔軍校

廖運澤在全國政協和民革中擔任了重要職務,1987年9月27日去世。

廖運升曾任南京市人民政府建設局秘書長、副局長、房管局局長,1981年8月20日去世。

廖運周1955年被授予開國少將軍銜,1996年5月11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3歲。

鮮為人知的是,這三人還有一個族叔叫廖傳樞,也是國民黨軍少將,曾任國民黨軍第52軍參謀長、第15軍參謀長,後在四川彭縣起義易幟。解放後曾任武漢市政府參事、黃埔軍校同學會武漢聯絡組組長等職,1987年3月16日在武漢因病去世。(劉繼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