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數學不是人原工智能的基礎

高等數學不是人原工智能的基礎


數學是什麼呢?

數學是一個個的模型。

現實的對象抽象成數據就成了模型。

那麼如何抽象成數據呢?

數據是由動作、變量、變量值組成的。

動作,即操作,操作在計算機裡面是指令的形式存在的。在常態是加、減、乘、除、等於等等運算。

變量,即存儲空間,變量在計算機裡面是指內存空間、寄存器空間,也可稱為地址空間。在常態則是樓裡面的房間,是可以存放東西的,是容器,是瓶子、盒子。

變量值,是數值,在計算機裡面是數據值,即儲存在地址空間裡面的值,但這個值是通過存儲空間的地址檢索讀寫的。在常態,變量值則是房間裡的對象。如:人、椅子、桌子、電視機等等。是房子、瓶子、盒裡面裝的東西。

當指令,變量,變量值有了結構,就成了數據模型,即數學模型。

當數學模型串聯和並聯起來就成了程序。

當通了電,程序就運行起來,成為了應用,即軟體。

可以先把高等數學、現代數學放一放,先觀察下基礎數學描述的是那些現實中的事物。

一隻雞+二隻鴨=三隻家禽。

為什麼不能等於三隻雞或三隻鴨呢?

為什麼能等於三隻家禽呢?

如果用代數x代表雞,y代表鴨,z代表家禽,編成計算機程序,則x,y,z分別代表三個變量;雞,鴨,家禽分別代表三個字符串,1,2,3 代表變量值;+,=代表操作指令。

計算機裡面是如此,人的大腦裡面也如此,只是實現的物質基礎一個是硅基一個是碳基而已。

數學是來源於生存生產生活的,來源於主客觀世界的,生活是什麼,世界是什麼,數學就是什麼。

常態是可以認為數學建模是數學應用,也可以認為用數學工具解決經濟學問題是屬於經濟學。

這也是數學越學越不明白,越用越糊塗的根源原因所在。

因為數學本質是對現實世界中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以及時間序列的描述,包羅萬象,自然包括經濟學。

所以經濟學也是數學上的問題。應用數學也是數學上的問題。所以說數學建模是數學的核心子集,非常的恰當,思維和認識一下就清晰明白了。

x+y=z

這是一個簡單的數學建模模形,也是工具,可以代入各種各樣各行各業各領域的對象進行計算。

那麼,x+y=z難道還算不上計算應用的核心嗎?

數學,如計算機底層的指令,變量,變量值。其實深入進去,數學就是指令,變量,變量值以及並行、串行組合。

計算機底層是簡單的指令集、地址變量、變量值,向上是操作系統,再向上是支撐軟件和應用軟件。應用軟件是對應各行各業各領域各學科的應用,難道應用軟件就不算不是由簡單的指令、地址變量、變量值組成的了?各行各業的應用軟件就不算不是軟件的了?

歡迎自媒體同人小夥伴們常來聊天、共同探討、一起學習,關注、評論、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