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告訴你:為啥會選擇公務員,給你1萬不要要2千


心理學告訴你:為啥會選擇公務員,給你1萬不要要2千

心理學與職業選擇會有關係嗎?

當然會有,關係很大,因為大多數的決策都與心理認知有關,尤其是面對一些具有心理欺騙性的選擇時,很可能你的決策都是錯的。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在諸多職業選擇中,公務員其實就是一個披著華麗外衣的小騙子。

公務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一大家職業選擇的一大選項,也是大家爭議較大的焦點之一。

但無論如何,每年報考公務員的人數總是遠遠超過錄取人數。

心理學告訴你:為啥會選擇公務員,給你1萬不要要2千

從上圖可以看出,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競爭比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在50:1以上。

也就是說平均有50個人一起競爭一個職位空缺,從數據上看競爭程度非常激烈。

當然,對於一些公認的“肥缺”型職位,競爭比更是慘不忍睹。

心理學告訴你:為啥會選擇公務員,給你1萬不要要2千

中國計劃生育協會,這是怎樣一種"美好"的存在呢?

心理學告訴你:為啥會選擇公務員,給你1萬不要要2千

在計劃生育協會到底要做些什麼呢?

從其官網上可以看到它有六大重要任務:

心理學告訴你:為啥會選擇公務員,給你1萬不要要2千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關注。

那麼,1800多人共同競爭一個職位,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

你可以閉上眼睛想象一下這1800多人同時衝向一個椅子,誰搶到誰就能坐下這樣一個畫面。


心理學告訴你:為啥會選擇公務員,給你1萬不要要2千

好了,上面我們已經瞭解了公務員作為一種職業的受歡迎程度,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受歡迎背後的一些真實吧。

我為什麼要報考公務員?

家?國?理想?

很高興的告訴你,很可能80%你以為的都是假的。

下面為大家列舉一些真實的答案:

1.高中學習不佳,高考發揮失常,導致學校比較low,專業比較悲催,咋辦?好歹公務員有好多崗位不限專業,考一個唄,至少比回家種地強吧?

2.其他工作找不到,高不成低不就。所以只能找這個職業。

3.無論願不願意承認,公務員社會地位確實高。

4.父母為了面子,讓我在體制內待了十幾年。

5.今年今年考不上,明年可以接著考啊,而且經驗累加,又比其他人有優勢了。

心理學告訴你:為啥會選擇公務員,給你1萬不要要2千

真相啊!不止一個……

其實,仔細看就可以看出以上這些答案都是已經在公務員隊伍裡呆過幾年的同學們回答的。

當然,出來吐槽的都是些不太如意的。

當然的當然,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數上大概也是這個比例……

那麼,從概率論的角度上講,我們是不是在找工作之前還是要考慮一下大概率會發生的事情呢?


心理學告訴你:為啥會選擇公務員,給你1萬不要要2千

大多數人考公務員的理由可以歸納為三種:

1.父母

大多數公務員其實都是二代甚至三代,父母那個年代公務員是鐵飯碗大家趨之若鶩。為啥?因為其他人甚至連飯都吃不飽,而公務員不是在分雞蛋就是在分帶魚。

2.體面

很多人選擇公務員都是因為這個職業聽上去很體面,注意,重點是”聽上去“這三個字。

要知道都叫做”公務員“,但隊伍裡有的是後勤人員、財務人員、甚至打雜服務的。而這些人所佔比例比一般想象的要大。因為每年都要提”精簡“的意思,就是每年都控制不住這些無效率的人數。

所以,很可能你出去見一個新朋友,人家說是公務員,你以為很厲害,其實從事的就是像收銀員或者快遞一樣的工作。

所以,如果從另外一些標準來衡量,公務員不一定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至少配不上50:1的競爭比。

3.隱藏原因——收入

說它是隱藏原因,因為這個理由是絕對不會出現在在職公務員的選項中。但絕對是家長用來推動孩子報考公務員的最大法寶——穩定的收入。

可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上看,這才是最具欺騙性的理由。

心理學告訴你:為啥會選擇公務員,給你1萬不要要2千

為什麼呢?

下面先給大家做一個小測試:

給大家兩個選項,自由選擇。

選項 1:我們一起拋硬幣,正反面的概率都是50%。如果是正面,你能獲得10000元,反面的話,你將會損失5000元。

選項 2 :現在就給你2000元。是的沒錯,現在就給。

你會選哪個?

我想大多數人都會選擇選項2。

當然,做這個實驗的諾貝爾獎得主的研究結果也是如此——82%的人選擇了選項2。

可是真實是什麼呢?

真實就是理性的去計算而不是隻憑感覺看表面。

50%概率獲得10000元就是50%*10000=5000;

50%概率損失5000元就是50%*5000=2500。

計算之後,選項一的預期收益應該是2500元,而選項二的預期收益就是固定的2000元。


心理學告訴你:為啥會選擇公務員,給你1萬不要要2千

理性的計算比較之後,大家會選擇哪個?

你以為是選項二?

恭喜你,答錯了。

即使經過理性計算之後,大多數人依然會選擇選項一。

為啥?

因為穩定。

當大家面對兩個預期效用差距不大的選項時,更傾向於選擇確定性高的那個,也就是說穩定性在其中起到了很大影響。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前景理論”也被稱作“虧損厭惡”

面對可能帶來5000元損失的選擇,會在感受上給人更大的痛苦,即使它的理論預期依然是個正數。

這也從心理學的角度解釋了,為什麼這麼多人會選擇公務員,因為穩定。

為什麼這麼多人即使知道公務員的收入不如其他職業多依然選擇它,因為穩定。

當然,這裡的穩定就相當於選項二中的2500元。

而它放棄的當然是在外邊闖蕩時可能遇到的選項一——可能收入10000元,也可能損失5000元。

當然,你把10000和5000縮小為7000和2000也是一樣的。

當然的當然,這裡還會遇到另一個心理學概念——機會成本

但已經具有”虧損厭惡“心理的人根本就不會考慮所謂”機會成本“了,他們會直接pass掉這種進一步的思考。

心理學告訴你:為啥會選擇公務員,給你1萬不要要2千

當然,這個理論完整的還應該包括反過來的另一半,依然是兩種選項:

選項1:50%的概率損失10000元,50%的概率損失0元;

選項2:損失2000元。

這時候,為了避免損失,大多數人會選擇選項1。

可惜,他們依然是錯的,選項一的預期損失自然會比選項二大。

現在,想明白你為啥要報考公務員了嗎?

最後,希望你能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而不是別人。

你知道嗎? 風往哪個方向吹,草就要往哪個方向倒,年輕的時候,我也曾經以為自己是風,可是最後遍體鱗傷,我才知道,原來我們都是草——《艋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