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鄉散文:鄉下,那老屋

圖:來源網絡

那老屋也不太老,大約有五十個年頭。當我對老屋有些記憶的時候,只有我老爹老奶守著它,而我們去那裡,主要是探望老人,像短暫停留的過客。

早年,對我而言,鄉下的老屋就是一處風景。因為,那時爹奶還健在,我們這些做後人的經常要回去看看。老屋屬於“明三暗五”結構,外側還擴充了兩間。正牆青磚到頂,側牆一半是青磚還有一半是土磚,屋頂是在農村裡最常見最傳統的黑瓦……老爹退休後就一直在故鄉生活,他是一個快樂而勤勞的老人,除了要照顧後來因白內障失明的老奶,他還要種菜地,養雞,偶爾玩點小牌。母親曾對我說:“你老爹天生就是愛當農民的命。”這話,我信。那時,他完全可以到離故鄉不遠的小鎮過更休閒的日子。但是他總不搬小鎮來,他就喜歡在老家的鄉下種種地,撈撈魚,並且隔些時日讓我們分享他的勞動成果。老爹常說:自己還做得動,何必拖累後人?


思鄉散文:鄉下,那老屋


老屋剛建成的時候應該是上世紀六十年代,那時應該是我故鄉最漂亮的房屋之一。但是後來,老爹的後人沒有誰還生活在農村,這老屋將來會是誰來居住,這一直是困擾老爹的一樁心事。老奶去世後,九十高齡的老爹搬到小鎮與二叔叔一起生活,但他依然不喜歡在小鎮那種無所事事的清閒。隔三差五,他就回鄉下去看看與他相伴了近三十年的老屋。然而,老屋的確老了,堂屋的一邊側牆有些歪斜,一扇門甚至用了很粗的雜木支撐著。他經常約他早已退休的大兒子——我的父親去老屋住上一段日子,終究在城鎮裡生活的時間長了,我父親對鄉下艱苦的生活條件難得適應。後來,老爹也就去得少了,但從我與他見面的每次交談來看,他就是不放心他那牆皮剝落如風燭殘年般的老屋。


思鄉散文:鄉下,那老屋


前年,老爹以93歲的高齡走完了他一生的旅程。但是,他生前最大的牽掛就是害怕老屋哪一天在故鄉也會淒涼地轟然倒下,這樣我們就在故鄉“斷”了根,沒了立足之處。其實,像老爹的孫子輩的這一代人,我們都在城裡買了房子,即使老了也根本不會去鄉下過那艱苦的生活,重修老屋沒有任何實用價值。但為了圓老爹的夢想,二叔叔與我父母商量後,還是對老屋進行了重建。土磚牆全部拆掉了,換成了青磚。屋頂的黑色瓦片換成了漂亮的琉璃瓦,室內刷了水泥地平……清明前夕,我與媽媽、姐姐等回家祭祖。進老屋時,我看見了一個不相識的態度冷淡的中年鄉下女人就住在我們那顯得還算寬敞舒適的老屋裡。母親說她是我們的房客,當然房租是免收的,主要請她看“屋”,好讓老屋透氣通風。唉,沒了自己親人味道的老屋是會讓我們魂牽夢繞嗎?


思鄉散文:鄉下,那老屋


在故鄉,其實還有許多像我們家這樣的老屋,因為後人在外地定居而成了孤寂的風景。有的年代長了,在某個風雨之夜陡然坍塌,也無人問津。當然更多在外地生活的遊子對鄉下的老屋進行了重建,甚至很多都是樓房,平常日子這些房子總是緊鎖著大門,顯得清冷。後人蓋這樣的房子,無非就是了結上代人的那點落葉歸根的古老心願……像我,在故鄉呆的時間極少,少得以至於故鄉的親人基本不認識我。儘管我一直把故鄉看成他鄉,但想起老爹生前說的:生從何處來……心,不由得不被落寞或者惆悵佔據。眼下,這按老爹的遺願重建的老屋,不卑不亢看著似乎有些眼生的回鄉的我們。


思鄉散文:鄉下,那老屋


鄉下,因為有那老屋,我們感到有一種淡淡的親切,如春風拂面。當我們短暫逗留後而不得不起程時,老屋呀,你是不是也會感到一種無奈一種寂寞呢?

歡迎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本號接受鄉情、鄉愁、鄉憶類稿件。隨稿請附作者名,以及保證原創的聲明。帶原創圖片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