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地圖:漫步在印度大平原上的恆河,難怪能輕鬆養活4億人口?

廣袤的南亞次大陸上,介於喜馬拉雅山脈和德干高原之間的印度大平原聞名於世。如今,這個面積高達75萬平方千米的平原因歷史原因分為兩部,西部的印度河平原大部位於巴基斯坦境內,而東部面積達51萬平方千米的恆河平原大部位於印度境內。

衛星地圖:漫步在印度大平原上的恆河,難怪能輕鬆養活4億人口?

也就是說,南亞次大陸上這兩條著名的河流分別成了印巴兩國的母親河,相比之下,被印度教徒視為聖河的恆河則更加出名。恆河流域是世界上最多人口居住的區域,共有超過4億人居住在恆河流域,人口密度達到驚人的約2000人/平方千米。

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橫越北印度平原流經北方邦,與其最大支流亞穆納河會合後再流經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最後在印度與孟加拉邊界處分為多條支流注入孟加拉灣。

衛星地圖:漫步在印度大平原上的恆河,難怪能輕鬆養活4億人口?

恆河全長2510公里,流域面積高達91萬平方公里,接近印度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恆河發源地海拔超過3000米,阿勒格嫩達河和帕吉勒提河為其兩個較大源頭,兩河上游奔騰於喜馬拉雅山間,地勢由3000米急降至 300米,河水急流洶湧。

從德里的亞穆納河到孟加拉灣距離超過1600公里,而海拔落差僅為200米。穿過西瓦利山脈後,恆河在古城哈德瓦附近進入平原,與其著名支流朱木拿河結伴並排而行,兩河在阿拉哈巴德會合,地勢已降至120米。 由於平原地區地表地形差異不大,流速緩慢的恆河開始在印度大平原“漫步”。

衛星地圖:漫步在印度大平原上的恆河,難怪能輕鬆養活4億人口?

由恆河及其支流沖積而成的恆河平原涵蓋印度東北部大部,廣袤的平原上地勢平坦,水網稠密,土壤肥沃,人口眾多。恆河平原屬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為盛產水稻、玉米、油菜籽、黃麻、甘蔗等經濟作物提供了充足的灌溉用水。

此後,恆河氣勢磅礴地流向印度宗教聖地瓦臘納西,再容納了諸多支流後奔向下游。在印度河孟加拉國交界處,恆河又分為幾個支流。其中一條是流向加爾各答的胡格利河,另一條是流向孟加拉國的博多河。

衛星地圖:漫步在印度大平原上的恆河,難怪能輕鬆養活4億人口?

進入孟加拉國後,博多河與布拉馬普特拉河(中國境內為雅魯藏布江)的下游賈木納河會合,最後形成“丫”字形注入孟加拉灣。

恆河在這裡孕育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以印度的法拉卡為頂點,西起巴吉拉蒂—胡格利河,東至梅格納河,南瀕孟加拉灣。恆河三角洲的形狀呈“弓形”三角洲,面積超過10萬平方公里。三角洲大約2/3的面積位於孟加拉國,大部分由衝擊土構成,土壤中含有大量營養和礦物質,非常有利於農耕。

衛星地圖:漫步在印度大平原上的恆河,難怪能輕鬆養活4億人口?

恆河三角洲地勢平坦,海拔僅為10米。這裡河網密佈,土壤肥沃,農業發達,是南亞次大陸水稻、小麥、玉米、黃麻、甘蔗等重要農作物的種植區。在三角洲周圍的森林中,棲息著大量包括孟加拉虎和印度巨蟒在內的珍禽異獸。

恆河,這條世界名川不僅被印度人尊稱為“聖河”和“母親河”,還曾創造了人類歷史上著名的“恆河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