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珠寶知識311:彩色寶石入門篇(十三):如何評價寶石的淨度

我們之前用了大量的篇幅為大家介紹瞭如何評價寶石顏色以及特殊光學效應,對於彩色寶石來講,這兩點對寶石價值影響的佔比也最高。影響寶石美觀度的另外一個直接的因素就是寶石的淨度,它會直接影響到寶石的透明度、顏色的分佈等特徵,但是在平時的工作過程中會發現,國人對寶石的淨度有異常的“潔癖”,甚至潔癖到會要求一個包裹體發育的祖母綠是全淨的,肉眼看不到任何明顯的瑕疵,在評價的排序當中有時甚至會超過對顏色和特殊光學效應的而作為首要的挑選要素,因此,針對我們這樣的消費特點,對彩色寶石的淨度評價就會顯得尤為的重要了。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毫無疑問,淨度會直接影響到寶石的美觀度,全球知名的珠寶實驗室以及研究機構也都在強調寶石淨度對價值的影響,但是很遺憾,由於彩色寶石的多變性,至今沒有形成一個相對統一的分級標準,部分機構在相應的課程當中也都在為學員們傳授淨度分級的相關知識,但是在他們所出具的證書中並沒有“淨度”分級這一項,多數的實驗室沒有將彩色寶石的淨度分級體系付諸實踐。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最近幾年,我們國家相繼出臺了一些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等彩色寶石的分級標準,其中就包括對他們的淨度分級,在所出具的證書中見到相應的數據。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寶石的淨度特徵都包括哪些?】

寶石的淨度特徵我們可以單純的理解為寶石的乾淨程度,但是在實際的分級中,淨度其實是指那些能夠影響到寶石美觀度以及耐久性的內部特徵和表面瑕疵的發育程度,其中,內部特徵程度包括了寶石內部所有的事物,例如寶石在生長過程包裹的外來物質,如氣液包裹體、晶體包裹體等,同樣也包括一些能夠觀察到的現象,例如寶石的色帶,雙晶紋等,因此,我們可以將寶石的內含物分為兩大類:

1、物質型包裹體

該類包裹體很好理解,就是指那些以實際物質形態存在的包裹體,例如祖母綠中的氣液固三相包裹體(一般為水、液態二氧化碳、氣態二氧化碳和方解石)、黃銅礦等;紅寶石中引起星光效應的金紅石包裹體。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2、非物質型包裹體

該類包裹體並不是以實際物質形態存在的,可以理解為一些“現象”,例如紅藍寶石中常見的色帶、尖晶石中常見的負晶(空洞)、寶石內部的裂隙、生長過程形成的雙晶等等。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除了寶石的內部特徵,寶石的外部特徵其實也是影響寶石淨度的一個重要的因素,主要是因為這些外部特徵會在光線的一系列反射、折射等作用下會影響寶石透明度、顏色等特徵,通常情況下是寶石的一些天然的生長印記以及人為造成的缺陷,這其中包括原始晶面、表面紋理、拋光紋、刮傷、燒痕、額外刻面、缺口等。下圖為鑽石表面的拋光痕和火痕。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淨度分級考慮的要素有哪些?】

寶石的淨度與直接影響到寶石的美觀程度及耐久性,因此內含物的能見度就成為了寶石淨度分級重要的指標,簡單來講就是淨度特徵的明顯程度決定了寶石的淨度級別。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在具體分級時需要重點考慮以下幾點:

1、內含物的尺寸——越大可見度越高,價值越低;相反內含物越小,可見度越低,價值越高

2、內含物的位置——靠近檯面的內含物更加明顯,價值越低;反之,越靠近腰稜部位,可見度越低,價值越高

3、內含物的數量——內含物越多越明顯,價值越低;反之,內含物越少,可見度越低,價值越高

4、與寄主寶石的反差——顏色差異越大越明顯,反之顏色差異越小,可見度越低,價值越高;折射率差異越大,內含物的輪廓越清楚,價格越低,反之折射率差異較小,可見度越低,價值越高;

5、對寶石穩定性的影響——可見度相同的裂隙與晶體包裹體或者色帶相比,裂隙會影響到寶石的耐久性,從而導致價值降低。

下圖為紅寶石與藍寶石淨度對比圖,可以非常直觀感受到不同寶石之間的淨度差異以及對美觀度的影響。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彩色寶石如何分級?】

關於彩色寶石的分級體系,並不像鑽石那樣有著相對統一的分級標準,不同的分級機構也都會有自己相應的分級體系以及所應用的分級術語,由於彩色寶石的顏色的多變性(顏色豐富)、琢型的多變性(橢圓形、祖母綠琢型、心形、花式切割)、生長環境的多變性(同種寶石可以生長在不同類型的礦床)等,也很難將其進行統一。不過整體上都會認為彩色寶石的淨度分級體系沒有鑽石那樣嚴格,另外,與鑽石淨度分級不同的是,彩色寶石通常是以肉眼觀察為主,10倍放大觀察為輔來進行分級的。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目前較為常見的彩色寶石分級體系包括GIA、AIGS、AGL、AGE以及我們的國標,其中GIA所採用的術語與鑽石分級體系較為相似,使用VVS、VS、SI(1-2)、I(1-3),沒有FL級(無瑕級)的主要原因是認為彩色寶石不可能出現絕對無瑕的情況,在放大鏡下反覆觀察一定會觀察到內含物特徵;AGE同樣採用了與鑽石相似的術語,但並未進行小級的劃分;AIGS對紅藍寶石的研究在全球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所採用的是獨立的分級體系,不過可以與GIA分級體系大致對應,包括CL(Clean)、LI(Lighty Included 1-2)、M(Moderately included 1-2)、VI(Visibly Included 1-2)、H(Heavily Included);我們的國家標準將紅藍寶石的淨度分為4個等級,分別為C1、C2、C3和C4,也可大致與GIA的分級體系相對應。下表為AIGS對紅藍寶石的淨度分級體系。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剛才我們也講到,不同種類的彩色寶石之間的差異是比較大的,有些寶石可以在生長過程形成較為純淨的晶體,例如水晶、託帕石等;但是有些寶石中卻常見內含物,例如祖母綠,由於內含物豐富,被稱為“後花園”,通常肉眼可見,因此消費者是容易接受祖母綠內部含有內含物的,卻很難接受託帕中含有肉眼可見的包裹體。如果將所有的彩色寶石使用統一的分級標準顯然不切和實際,GIA正是綜合的考慮到了這種差異,將不同的寶石進行了分類,成為了一種較為流行的分級方法,本文也重點介紹GIA的淨度分級體系。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GIA彩色寶石淨度分級體系】

GIA的淨度分級體系首先根據寶石品種天然產出的普遍性淨度發育程度的不同,將彩色寶石分為三大類——I型、II型和III型。由於刻面型寶石能夠最大程度的反映出寶石的顏色、亮度、火彩等特點,優質的彩色寶石往往優先選擇該類型琢型,另外,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刻面型琢型通常具有較大的檯面,例如明亮琢型、階梯琢型等,這個較大的檯面就像一個窗口一樣,使得我們相對容易觀察到寶石的內部特徵,因此對寶石的淨度要求較高,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可以利用是否能夠使用刻面型琢型來確定寶石的分類。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I型寶石:普遍無包裹體

如果寶石含有肉眼可見的內含物,則很少選擇經刻面切磨用於首飾,則分為該類型當中。該類寶石几乎沒有或者沒有包體的寶石,主要包括海藍寶石、綠柱石(綠色、粉色、黃色)、金綠寶石(綠色、黃色)、煙晶、綠色碧璽、鋯石(藍色、無色)、託帕石(藍色、黃色、橙色、粉色、紅色)、坦桑石、鋰輝石(紫色、綠色)、賽黃晶等。下圖為紫鋰輝石。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II型寶石:普遍含有包裹體

如果寶石含有一些肉眼可見的內含物,仍然會採用刻面切割而用於首飾,則分為該類型中,該類型的寶石具有正常數量的包裹體,包括紅寶石、藍寶石、金綠寶石、變石、石榴石、尖晶石、磷灰石、透輝石、螢石、堇青石、橄欖石、鋯石(綠色、橙色、紅色、黃色,藍色除外)、水晶(紫水晶、黃水晶、紫黃晶)、紅柱石、碧璽(藍色、橙色、黃色、多色,綠碧璽、盧比來、西瓜碧璽外)等。下圖為芬達石。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III型寶石:幾乎中含有包裹體

若寶石含有肉眼明顯可見的內含物時,仍然會選擇刻面型用於首飾時,將寶石歸為該類型當中。該類型的寶石通常含有大量的包體,例如祖母綠、綠柱石(紅色)、碧璽(西瓜碧璽、盧比來)、符山石、藍錐礦、葡萄石、閃鋅礦、榍石等。下圖為祖母綠。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淨度級別的確定】

在進行淨度分級時,首先用10X放大鏡觀察寶石,找出淨度特徵,然後再以肉眼觀察寶石,同時考慮內含物的大小、位置、數量、顏色、差異以及對寶石穩定性的影響,從而確定寶石的淨度級別。通過下表的對比我們會發現,在淨度分級時,對III型寶石的分級是最為寬鬆的,並且相同的淨度特徵對於不同的寶石則會有不同的淨度級別,例如,VVS淨度級別的祖母綠(III型寶石),對應的海藍寶石(I型寶石)要相應的降低為SI1級別。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在對內含物進行描述時,GIA會用到一些內含物明顯程度的形容詞,他們往往代表了特定的含義: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下圖為紅寶石當中,可見一些細小的包裹體以及表面的磨損,肉眼觀察較難發現,對寶石的透明度和外觀沒有影響,可大致定級為VS級別,AIGS定級為L1級。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下圖為藍寶石,檯面上可見一些晶體包裹體,從檯面的邊緣到腰稜部位貫穿了一個面狀的裂隙,刻面稜有輕微的磨損,對寶石的透明度和外觀有輕微的影響,可大致定級為SI級,AIGS將其定級為M1級。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下圖中的紅寶石含有大量的面紗狀包裹體,肉眼可見,對寶石的透明度、耐久性等有著較為明顯的影響,從而影響美觀度,可以將其定級為I2級,AIGS將其定級為VI2等級。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內含物一定是寶石的瑕疵嗎?】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寶石的內含物是寶石天然生長的印記,詳細研究他們可以瞭解他們的成因(溫度、壓力、氧逸度、鹽度等),同時,它們也是區分天然寶石與優化處理以及合成寶石最重要的證據,對於產地對價值有明顯影響的寶石(例如紅藍寶石、祖母綠等),他們同樣是區分產地的重要依據。下圖為哥倫比亞祖母綠中常見的黃鐵礦包裹體。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有些寶石的內含物能夠使得寶石的外觀更加美麗,克什米爾矢車菊藍寶石有著柔和的天鵝絨般的外觀,就離不開寶石內部的包裹體。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緬甸抹谷地區的高質量的紅寶石,其顏色除了具有較高的明度和純正的紅色熒光外,同樣離不開大量的針狀金紅石包裹體,它們使得光線紅寶石的表面,使得顏色看起來更加柔和。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排列規則的內含物能夠形成特殊的光學效應,例如星光效應、貓眼效應、砂金效應等,甚至會形成獨特的寶石品種(例如達碧茲祖母綠),獨特的包裹體也會受到很多寶石收藏愛好者的青睞。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下圖為產自巴西帕拉伊巴地區的水晶,內部含有明顯的傘狀包裹體,被命名為“水母水晶”,其中紅色部位為赤銅礦,藍色為水硅銅石,兩種包裹體同時具有較為鮮豔的顏色,並且組成了獨特的形狀,構成了一種非常有趣的包裹體標本。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對於鑽石來講,通常以明亮式切工為主,以展現他的亮度和火彩,但是下圖中的鑽石內部放射狀的包裹體,在陽光的照射下形成太陽光芒式的形態,從而改變了寶石切磨師的想法,保留了鑽石天然八面體的晶形,同時輔以其他刻面,讓這種包裹體展現出最好的外觀。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整體上講,對於寶石的淨度特徵在嚴謹之餘,還需要辯證的看待寶石的內含物,要有一顆包容的心態。好了,關於寶石的淨度分級就介紹到這裡,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珠寶首飾評估》

《珠寶首飾系統評估導論》

《AIGS 紅藍寶石分級&評估與處理&合成》

《國際流行彩色寶石品質分級評價體系的比較及其啟示》

《紅寶石分級 國家標準》

《THE BRAZILIAN CONNECTION - Gemstones & Gemstone Jewelry 官網》

《AJS Gems 官網》

《lotusgemology 官網》

《GIA 官網》

我是艾昊,珠寶培訓師,十餘年從業經歷,用紮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大家分享專業的珠寶知識,如果你有珠寶方面的問題,歡迎私信、留言或關注。本人原創作品,轉載請註明出處【艾昊講珠寶】。

寶石越乾淨越漂亮,當然需要定量化分級,但作為後花園也別有風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