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農業種啥都不愁賣?訂單農業這麼牛?

導語:傳統農業都是先生產,後銷售,很多農產品種植出來因為找不到合適的銷售渠道而爛在田間地頭,嚴重影響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訂單農業的出現,有效解決了產銷難題,卻又出現了新問題。

訂單農業又稱合同農業、契約農業,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農戶或其所在的鄉村組織,根據與農產品購買者簽訂的訂單,組織安排農產品生產。訂單農業很好地適應了市場需要,避免了盲目生產,深受廣大農戶的信賴與好評。


“訂單農業”2018年首次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深入推進農產品期貨期權市場建設,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探索‘訂單農業+保險+期貨(權)’試點。鄉村振興關鍵問題是產業興旺和村裡有人。”

搞農業種啥都不愁賣?訂單農業這麼牛?


訂單農業的4大關鍵點


1、單子如何來


一是種養殖戶自己找訂單,需要有一定的規模和基礎,並且已經形成了標準化種植。否則,你的市場很難打開。


二是單子找上門,很多情況下訂單農業會與某一個大戶或者當地政府簽約訂單協議,之後農民或者基地按照標準進行種養。


2、誰來執行訂單


訂單農業需要確保供應,核心是規模化,要求具有現代化農業經營模式、標準化生產方式。


所以,種養殖大戶或者農民合作社、大型家庭農場就成為訂單農業的先鋒。單個農民很難完成訂單農業的需求,但可以通過加入農民合作社來實現規模化。


3、誰來監督


監督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對簽約農戶的生產監督。


訂單農業規定種養殖生產者必須按照協議標準進行生產。比如種植產品不打農藥化肥、少用農藥化肥;養殖產品不用飼料、以及對養殖環境的要求。有些農戶為了提供數量,而違背協議,採用農藥和飼料。


二是對訂單企業的監督


農業的價格是受行情、市場、自然條件而波動的。一旦種植的產品到了上市期,價格相比簽訂時的價格降低了,採購方有可能會放棄收購。因此,如何防止採購方放棄協議成為當地政府工作核心。


4、如何賣


採購方需要擁有強大的營銷渠道或者加工能力,否則受農產品價格波動就會導致棄單事件發生。採購方如何賣直接決定訂單農業的延續性。


分享幾個案例:


案例一:吉田大米良田認購


2018年春,吉林省糧食局全面啟動優質吉林大米訂單農業活動,在全省優質吉林大米核心產區,首期優選出10000畝良田,面向全國徵集50000名消費者來吉林做農場主!


專屬稻田是一種配套其它服務功能的水稻訂購合同。合同雙方通過提前約定地塊、品種、種植方式以及所產出大米價格、包裝、配送等方式,提前鎖定服務及收益。專屬良田、專人精耕、專定糧倉,全程追溯、遠程監控、現磨配送…… “吉田認購”專屬稻田訂製,既讓農民五穀豐登,又讓市民享受到高端產品。


“吉田認購”先後面向浙江、福建、北京、上海等重點銷區,鎖定中高端消費人群,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攻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搞農業種啥都不愁賣?訂單農業這麼牛?


案例二:山東魯花與種植戶簽定收購合同,並提供農資、農機服務


山東魯花集團有限公司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國內最大的民營花生油加工企業。年生產能力已達到100萬噸。


公司與種植戶簽定收購合同,實行價格保護政策,避免價格波動影響農民收益。並派專業人員根據種植戶的需要,量身打造,提供農資、農機一條龍配套服務,以低於市場價格有償供應。這種套餐式服務不僅讓種植戶“旱澇保收”,還大大降低了種植成本。


據介紹,魯花種業對公司基地種植戶實行測土配肥服務,根據土壤土質情況設計種植方案,配方施肥,解決用肥不合理、不科學、浪費突出等問題。確保種植戶在科學合理施肥的基礎上,盡最大可能減少病蟲害、空殼現象的發生。


在全程技術指導服務方面,魯花種業為種植戶提供種植模式、品種選擇、田間管理、收穫加工等系列服務。種植戶還可以隨時與公司聯繫,以解決在生產過程中遇到實際的問題,解除了廣大種植戶後顧之憂。


針對惡劣天氣等因素給種植戶帶來的損失,魯花種業推出“種植保險服務”,併為種植戶提供農業種植保險服務,大大降低了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


此外,魯花種業還嚴格按照所建基地均由公司直接發展建設並依法簽訂合同,且所有款項均由公司統一賬戶收、支,切實保障種植戶利益不受損失的財務保障服務,以此降低種植戶的種植風險。


搞農業種啥都不愁賣?訂單農業這麼牛?


案例三:私家定製高山生態菜園


在重慶,主城居民每月只需65元,就可擁有私家菜園,享受高山生態蔬菜專供。位於重慶武隆區鳳來鄉高壽村打造的高山蔬菜基地項目,通過訂單農業,讓市民私家定製菜園方式,把農村農業和城區消費者直接聯繫起來,據悉,首批300塊私家菜園已經被認購一空。


高壽村地處大山深處,海拔超過千米,晝夜溫差大,利於蔬菜作物養分的積累,“非常適合種植高山蔬菜”。另外,高山空氣、土壤和水質無汙染,更有利於無公害蔬菜的生產。


據鄉幹部介紹,“私家菜園的內涵,其實是訂單農業的一種嘗試。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把他們帶入市場,可以保證農民們的基本收益,發展連片種植,實現規模化。3年之內要將高山蔬菜基地規模擴大到千畝。


目前通過訂單農業的方式,高壽村已發展南瓜種植500畝、水稻種植100畝、核桃種植500畝、中藥材種植300畝,銷售對象主要是企事業單位和商家。這也為當地的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有效的渠道。


搞農業種啥都不愁賣?訂單農業這麼牛?


總結


訂單農業,先簽訂單後生產,是農產品產銷難題的一種解決方案。尤其適合有特色的農產品,例如案例中的高山生態農產品、或者高端的農產品。溫州商人從荷蘭引進高端蔬菜菊苣,租了300畝地,並採用現代化經營,種出來的菊苣在線上被瘋搶。


因缺乏監督等原因,訂單農業在國內“野蠻生長”,農戶和企業未必能獲得想象中的利益。農戶沒有按要求種植;市場價格下跌後,採購方放棄收購;自然災害影響收成等問題可能出現。

西方發達國家訂單農業參與主體受非政府的公共機構和政府相關部門的雙重監督。相對而言,中國的監督體系幾乎處於空白狀態。所以,可引入保險機制,大幅度降低訂單農業的履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