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同寫《登鸛雀樓》,王之渙赫赫有名,這個詩人卻鮮為人知


山川地理中的很多樓都是這樣出名的

王之渙《登鸛雀樓》這首詩也因此成為流傳千古的名篇,鸛雀樓也一躍成為中國古代甚至是當代的名樓之一。

在山川地理中,有很多樓是因為作品出名,比如山西永濟的鸛雀樓,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還有湖南嶽陽的岳陽樓。

為何同寫《登鸛雀樓》,王之渙赫赫有名,這個詩人卻鮮為人知

鸛雀樓也是這樣因詩著名,的確值得令我們驕傲。而鸛雀樓最早始建於公元六世紀的北周時期,後來在金代、元代毀於戰火,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當地政府重建了鸛雀樓。

不只是王之渙寫了《登鸛雀樓》,還有另一位詩人

其實唐代人寫《登鸛雀樓》.不只是王之渙或者朱斌這一首詩.當時有兩位詩人也寫了,一位是暢當,一位是李益。暢當與王之渙同題《登鸛雀樓》,詩云:迵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

氣魄確實大,但有一個問題,我念下來後,你知道他寫的是什麼嗎?你半天聽不懂。至於李益的詩,詩寫得挺好的,就是寫得太細了。

為何同寫《登鸛雀樓》,王之渙赫赫有名,這個詩人卻鮮為人知

好詩不在長,好詩不再繁

讀了他們兩個人的詩,你現在知道這王之渙或者朱斌所寫的《登鸛雀樓》好在何處了吧?大氣磅礴、至情至理、簡潔明快是名篇的三大特色。

為何同寫《登鸛雀樓》,王之渙赫赫有名,這個詩人卻鮮為人知

所以好詩不在長,好詩不再繁,在於剪裁,在於點名特色。做人也是這樣,不要太複雜.要簡單一點。簡單而有特色,才會有力量。

關於主播和課程:

康震,《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點評嘉賓,《百家講壇》講師,師從當代詩詞大家霍松林,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他是精通書法、酷愛繪畫的“康師傅“,喜歡遊歷山水。他的聲音有滿滿的元氣。他讀過很多書,但沒有學究氣。康震教授傾盡二十多年詩學心得,在喜馬拉雅上線《康震品讀古詩詞》課程,獻給忙了一年的你,還有我們的家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