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本里的廣西究竟有多美?

課本里的廣西究竟有多美?

這裡的山歌如海如潮,這裡的山水如詩如畫,這裡的鼓聲悠遠空靈,這裡的桂花飄香四溢,這裡的花山壁畫古老神秘,這裡的民族風情濃郁醉人……這裡,是被譽為“美麗南方”的八桂大地,是“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廣西壯族自治區。

翻開語文課本,一幅幅優美動人的畫卷徐徐展開,一個個壯美多姿的人文景觀撲面而來。

首先映入眼簾的,當屬“最廣西”的桂林山水。桂林的山,猶如身披綠裙的少女;灕江的水,宛若緩緩流動的詩畫。“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千古流傳,令人心馳神往,流連忘返。

“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險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桂林山水》,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

桂林位於廣西東北部,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雄偉景觀。灕江如玉帶般旋繞桂林城區,是桂林山水的靈魂。盪舟灕江,品味桂林山水,像讀一部神奇的書,賞一幅多彩的畫,聽一曲天籟之音,讓人心曠神怡,久不忘懷。

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仁人志士暢遊桂林山水,留下一篇篇不朽詩作。唐代韓愈讚歎“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杜甫感言“五嶺皆炎熱,宜人獨桂林”;宋代王正功點贊“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清代袁枚感慨“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一詞一句,千言萬語,寫不完、道不盡桂林山水的神韻之美、優雅之姿。

在許多版本的語文教材中,桂林山水都是必不可少的“標配”。“灕江確實是美,透過綠色的水波,能數得清江底的水藻和碎石。在烏雲翻滾的天空底下,這明淨的江面上,依舊反射出濃麗的亮光。一座座山巒的側影,躺在淡淡的波紋裡,輕輕地晃盪著。”(《遊灕江》,西師大版五年級語文上冊)

都知“桂林山水甲天下”,可知“陽朔山水甲桂林”?作家楊朔這樣寫陽朔:“尤其是從桂林到陽朔,160裡灕江水路,滿眼畫山繡水,更是大自然的千古傑作。瞧瞧那灕水,碧綠碧綠的,綠得像最醇的青梅名酒,看一眼也叫人心醉。再瞧瞧那沿江攢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的,卻又那樣玲瓏剔透,千奇百怪,有的像大象在江邊飲水,有的像天馬騰空欲飛,隨著你的想象,可以變幻成各種各樣神奇的物件。這種奇景,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詩人畫師,想要用詩句、用彩筆描繪出來,到底誰又能描繪得出那山水的精髓?”(《畫山繡水》,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

翻閱廣西,不僅有壯美的山水景色,更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尤其以紅軍長征遺址、遺蹟為代表的紅色文化,是廣西構建多元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長征》,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毛澤東主席詩中寫到的“五嶺”,即橫亙在廣西、廣東、江西、湖南四省邊境的大庾嶺、騎田嶺、都龐嶺、萌渚嶺、越城嶺的總稱。20世紀30年代,中央紅軍長征時途經廣西興安、全州、灌陽、龍勝、靈川、資源等縣。其間發生的湘江戰役,是紅軍生死存亡之間發生的極為壯烈的一戰,充分體現出紅軍戰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湘江戰役後,紅軍轉移到興安縣境內,翻過了長征中第一座難走的山——越城嶺(老山界)。“滿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來了。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向下看,簡直是絕壁,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腳底下……老山界是我們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但是我們走過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後,才覺得老山界的困難,比起這些地方來,還是小得很。”(《老山界》,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

壯美廣西!壯哉廣西!

從風生水起的北部灣畔,到靜謐神秘的東巴鳳長壽帶;從壯族發源地的革命老區,到毗鄰東盟的千里邊關……那山、那水、那人,創造了八桂大地絢麗多姿的文化盛景;那花、那樹、那草,涵養了壯鄉兒女能歌善舞的溫良品格。

“唱山歌嘞,這邊唱來那邊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灘險灣又多……”當你踏上廣西這片熱情的土地,傳唱千年的劉三姐歌聲總會如約唱起,包容、友善、好客的廣西正張開雙臂,迎接八方珍貴賓朋。

作為廣西民族文化的符號,每一個廣西人心中都珍藏著一個別樣的“劉三姐”。“劉三姐山歌唱得好,人品更好。她熱愛鄉里,同情貧苦百姓;她疾惡如仇,對社會上的那些不平事,不僅敢於仗義執言,而且還用山歌做武器與那些土豪劣紳作鬥爭。”(《劉三姐》,語文版五年級語文下冊)

如今廣西成歌海,都是三姐親口傳。隨著時代的發展,劉三姐的山歌被賦予了新的色彩。從最初的傳情達意到增進民族文化交流,近年來,人們廣泛用山歌宣傳黨的好政策,歌頌美好新生活。國家大事、身邊新事、生活喜事、鄰里瑣事,均被山歌手們寫入歌詞廣為傳唱。

千載歌聲,世紀迴響。從2014年起,每年“壯族三月三”期間,廣西14個設區市1000餘場民族文化活動同步展開,數千萬全國各地及海內外遊客歡聚廣西,不同的民族、語言、服飾、習俗交相輝映,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唱響一曲曲悅耳動聽的時代新歌。

(本報記者 周仕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