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就我這一個女兒,她病了,一定要接過來”“你弟不是她兒子”

家有兒女的家庭在父母的養老問題,特別是生病以後的照顧問題上,我覺得不能因為偏心就差別對待。無論什麼樣的情況都得兒女輪流來照顧,畢竟兒女都已經成家了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不能把照顧老人甩手給一個人去照顧。

本來親情一直都是維繫人們保持良好關係的紐帶,可隨著兄弟姐妹的長大,這份親情也會變,究其原因就是有些人想拋開贍養父母的責任,不想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媽就我這一個女兒,她病了,一定要接過來”“你弟不是她兒子”

孫超和麗麗結婚多年了,婚後的這些年,孫超對自己的丈母孃真的是如親生母親般,因為愛屋及烏,自己娶了麗麗,不能讓麗麗覺得自己對她母親不好。可孫超心裡多少還是有點不舒服,因為麗麗還有個弟弟小軍,可小軍對自己的母親不聞不問,似乎是個陌生人似的。

孫超對自己的丈母孃好,可並不等同丈母孃能明白女兒姑爺的一番心意。丈母孃還是和從前一樣區別對待她的兩個孩子,當初他們的孩子生下來後請了她來幫忙帶孩子,帶孩子前就跟他們說要付工資給她才給帶,等帶小軍的孩子的時候格外的上心,還覺得是理所當然的,錢的事情根本就沒說,用她的話來說:“兒子才是我將來的依靠,老了小軍會給我養老,不需要麗麗伺候。”

可事實上呢,丈母孃這幾年生病了都是他們在照顧,找醫院,負責在醫院陪護,醫藥費也是他們在出。弟弟小軍呢,來醫院坐個幾分鐘就算是來看望了自己的媽,接下來連個人影也見不到。丈母孃這幾年的衣服也是麗麗買的,而小軍得到了父母所有的好處,卻從沒捨得給自己的媽媽花過一分錢,更別說是買件像樣的衣服了。

有兒有女的家庭,有些母親如果只是一味地寵愛自己的兒子,把所有的好處都給兒子,卻想著怎樣來搜刮自己的女兒,都是你的孩子,怎麼能差別這麼大呢!

“媽就我這一個女兒,她病了,一定要接過來”“你弟不是她兒子”

弟弟小軍是那種典型的被自己的家人慣壞的人。他一直是母親手心裡的寶,對他的要求一直都是有求必應,在學校的時候經常跟一群不想學習的人混在一起,想要靠讀書讓他有個好出路是不太可能了。後來勉強從一所高職學校畢業出來參加了工作,在麗麗的幫助下找了一份工作,可沒吃過什麼苦的小軍沒上幾天班就叫苦連連,上班也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哪個公司會要一個如此對待工作的人。

麗麗為了保住自己弟弟的工作,給人說了不少的好話,也出了不少的力。麗麗不想自己的母親又來自己跟前跟弟弟說情。一直以來,麗麗對自己的母親都是百依百順,她知道自己的父母養活自己不容易,生活艱辛還堅持供自己上學,沒有當時母親的含辛茹苦,就不會有現在的麗麗。

這次自己母親生了一場大病,生活也沒法自理了,麗麗連夜趕了回去。因為弟弟小軍並沒有照顧自己的母親,也沒準備照顧她,而弟媳也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想法,“我一個人要照顧小的,還要照顧老的,忙不過來,再說我們這裡醫療條件有限。”並且小軍也是個妻管嚴,弟媳跟自己的婆婆關係也不好。

很快,麗麗就給孫超打來了電話:“我媽就我這麼一個女兒,她生病了,一定要接過來,我不照顧誰來照顧呢。”

孫超知道自己丈母孃的病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好的,這是一個持久戰,所以很快就反駁了她:“你弟弟不是她的兒子嗎!”

“他自顧不暇,再說他一個男人怎麼能照顧好我媽呢,兒媳婦也說話了沒能力照顧。”

“可這些也不能成為接來家裡的理由呀,不能有什麼事就甩給我們,讓我們來管。”

可麗麗態度也很堅決,她一直在強調家裡就她這麼一個女兒。

“你如此堅決,要不我們就離婚了吧,這些年我已經累了。”

“媽就我這一個女兒,她病了,一定要接過來”“你弟不是她兒子”

生活中像麗麗那樣的女孩不少,他們孝順父母,也很善解人意,即使自己的弟弟不管父母,父母偏心弟弟,她們還是會為父母著想。生活中也有不少這樣的父母,錢給兒子,有事了找自己的女兒。甚至在女兒需要他們幫忙的時候,他們還會對女兒說:“兒子才是我們將來的依靠,養老不找女兒。”可在現實的面前還是一樣地有事找女兒。

對於物質生活不是太好的兒子,父母幫助他大家也是可以理解的,可一味地偏心向著自己的兒子,這多少會讓自己的女兒心裡不太舒服。

權利與義務向來都是對等的,你享受了父母給予的各種好處,自然在他們需要照顧的時候需要盡義務。做父母的不能太偏心了,更不要把自己的兒子慣壞了,而是要對待子女一碗水端平。

碰到這樣偏心的父母,作為女兒的也要明白,一個女人是要顧孃家,可是要拎得清自己小家和孃家。你還有弟弟,弟弟也該承擔起他該承擔的責任,而你一味地把照顧生病的父母的責任全部包攬過來,老公的心裡肯定是會不舒服的,如果一味地只堅持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婚姻也就沒法保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