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海州舊有“三寺九庵十八廟”之說,請看歷史上的“三寺”

古海州舊有“三寺九庵十八廟”之說,請看歷史上的“三寺”

古城海州歷史悠久,留下了許多寺廟宮觀。雖屢經兵燹災害,但屢圮屢建,舊有“三寺九庵十八廟”之說。

三寺是舊時海州城內有三座著名的寺廟建築。它們分別是園林寺、大慈禪寺和洪門寺。

海州古剎園林寺曾是國內知名的佛教大叢林之一,是海州叢林中的翹楚,其形制規模和比丘之眾,在海州廟觀中都是屈指可數的。《隆慶海州志·卷之八·雜誌·寺觀》裡有簡短描述:“在馬耳山下,舊廢。正統三年,僧正融全重建。”

它位於錦屏山的北麓,地屬海州區朐陽街道園林村,始建於明代,創建者為圓林和尚。他本是花果山三元宮興建者、淮安和尚謝淳的高足,學成之後,到此建寺。明正統三年(1438年)僧正融全予以重修,清康熙年間,知州胡芳先復修。該寺建國初期尚存,是一明代寺廟建築。寺前有銀杏、古柏四株,均屬千百年古樹,一九五七年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海縣政府曾於此開辦幹部學校。一九五八年,修建園林水庫,寺廟建築基本被拆毀,僅存一座西配殿,孤苦伶仃。至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水庫擴容,千年古剎遂全部被毀,蕩然無存。一九三五年出版的《隴海鐵路旅行指南》一書,對園林寺倍加推崇,還專門刊登園林寺的照片。

現園林寺遺址位於園林水庫東邊,面積約200平方米,附近地表曾採得唐宋瓦當、瓷片等遺物。

大慈禪寺舊址在現在的海州中大街上,十字街東首,海州人俗稱大寺,是海州地區歷史上規模宏偉的佛教廟宇。

古海州舊有“三寺九庵十八廟”之說,請看歷史上的“三寺”

大慈禪寺始建於宋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由僧傳善創建,名大悲教寺。元代至正十四年(1354年)毀於兵患。明代洪武十五年(1382年),僧德暇重修,海州僧正司設在寺內。至洪武二十四年,建有石佛寺、安和寺、國清寺、聖福寺等,歸併於大悲教寺,是為叢林。明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正德四年(1509年)皆重修。後大殿傾壞,正德九年(1514年),僧正道轅重修,明嘉靖(1522-1566年)間,知州王同改名為大慈禪寺。隆慶六年(1572年),知州鄭復亨捐俸米10石首倡,軍民之家出資重修,改名大慈寺。清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毀於火災,乾隆五十九年 (公元1794年)海州知州任兆炯主持重修,一復舊觀。山門內供奉有四大金剛、彌勒佛、韋馱塑像,正殿三楹,供奉文殊、普提、如來三尊大佛,三尊大佛背面為三大侍塑像,兩側為十八羅漢,系南宋時作品,後院為禪房與方丈房。

正殿曰大雄寶殿,高約20餘米,面積約八百多平方米。至建國前夕,大寺歷經修葺,廟宇、佛像均保存完好。建國後,“大躍進”時期於寺內辦起了工廠,“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紅衛兵的嚴重破壞。一九七五年,連雲港市文教局將其拆除建古樓中學(後為海州中學宿舍)和海州文化館。現大慈禪寺已片瓦無存。

洪門寺位於海州洪門果園,地屬海州區洪門街道洪門村。洪門寺建於唐代,到清代尚存,毀於清末。舊時民間有“火燒洪門寺”之傳說。作惡多端的住持和尚被機智的州官討得皇帝“罷了”的口諭,而將其“耙”了處死。現存遺址面積近五百平方米。遺址範圍內尚存基址三處,曾出土過唐代陶器、石刻佛像、唐代蓮花瓦當、石柱礎等遺物,對研究唐代海州經濟文化發展狀況有很重要的價值。

古海州舊有“三寺九庵十八廟”之說,請看歷史上的“三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