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小龍蝦產業仍處寒冬

春暖花開,又到了小龍蝦上市的時候。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卻讓小龍蝦產業繼續身處寒冬。湖北是全國小龍蝦生產第一大省,以80多萬噸的產量佔到全國總產量的一半,從而,湖北小龍蝦產業承受的壓力也最大。為此,記者電話採訪了潛江市小龍蝦養殖企業負責人、湖北省稻漁產業專家、中國漁業協會相關負責人。

蝦農普遍反映蝦苗賣難

潛江市蝦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居茂說:“我這裡是‘公司+農戶’模式,養殖戶涉及1570餘畝養殖面積。我從下面養殖戶瞭解的情況來看,疫情之於蝦苗滯銷問題來說,有一定影響,但並不是造成今年蝦苗難賣的主要原因。受去年小龍蝦產業大範圍虧損影響,今年新開塘的養殖戶少,因此對蝦苗的需求也小。不過,受疫情影響,進村出村嚴重受阻,物流運輸上極為不暢通,省內運輸已經很難了,更不要說把苗運到省外,蝦苗的需求量連去年的1/10都到不了。”

據瞭解,蝦苗一般從2月開始投餵飼料,養殖戶前期飼料庫存不足,受疫情影響,飼料廠不能按時復工,物流運輸也遭遇困難。目前,許多養殖戶的飼料供應已跟不上,蝦苗面臨“斷糧”困境。蝦苗賣不出去,極大地增加了養殖戶的壓力。

湖北省蝦稻產業協會會長、華中農業大學雙水雙綠研究院院長顧澤茂教授憂心地告訴記者,雖然許多養殖企業說成蝦銷不出去,但他更擔心的是現在全省的蝦農都面臨蝦苗轉塘不暢和賣不出去的現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等到4-6月小龍蝦集中上市時,4月才會成為小龍蝦產業真正陷入了困境時候。

市場需求很強,小龍蝦企業難發貨

陳居茂告訴記者,他的公司主要做小龍蝦精養,蝦苗並不受滯銷影響,可以做到自產自銷。他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到達上市規格的小龍蝦運不出去,只能一直養在塘裡。

據他介紹,生產受阻,是小龍蝦銷不出去的首要問題。潛江市小龍蝦養殖企業的復工率並不高。他的養殖基地面積達1830畝,原本有40個員工,目前只有11人在崗,其中還包括倉庫管理員和廚師。至於他了解到的其他小龍蝦企業,還有更糟的。他徒弟的100畝小龍蝦池塘沒有一個人復工,連老闆都滯留在廣東無法回潛江。還有一個有300多畝的小龍蝦養殖企業的老闆滯留在黑龍江,無法返回,基地的工人因村子封閉,無法復工,養殖場裡無人管理水質,也無人對小龍蝦進行投餵,只能讓小龍蝦在塘裡自生自滅。

陳居茂的小龍蝦並不愁沒人買,目前找他訂購小龍蝦的量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可銷售量。不過,他的小龍蝦還是“滯銷”了。運輸受阻,是他的小龍蝦銷不出去的主要問題。他說,一是受產業鏈相關產業未復工的影響,運輸過程中需要的冰、打包袋等物資嚴重匱乏,7-8萬斤的可上市小龍蝦運不出去。二是大部分工人無法復工,基地沒有辦法恢復正常生產,也影響了小龍蝦的銷售。

據瞭解,目前,陳居茂的養殖基地每天虧損約1-2萬元,主要用於投餵存塘的小龍蝦。隨著時間存塘時間延長,養殖密度會越來越大、大規格的小龍蝦互相殘殺情況會越來越多,引發病害的幾率將大大提升。他說,最多超不過1個星期,再不解決這“一公里”阻礙,不止現在可以上市的小龍蝦,包括今年4月以後可以上市的小龍蝦,都將因現在的存塘隱患而遭受滅頂之災。

政府出手應對小龍蝦銷售難

針對小龍蝦等水產品生產遇到的暫時困難,近日農業農村部開展水產品穩產保供視頻調度會商,農業農村部副部長於康震指出,要積極推動拓展銷售渠道,暢通水產品運輸通道。要強化管理,在確保壓塘水產品質量安全上下功夫,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

中國漁業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漁業協會正積極開展相關工作,滿足當前消費需求,積極應對疫情帶來的暫時困難,幫助會員企業有序復工復產,努力降低損失。

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了《關於統籌做好農村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農業生產工作的通知》,要求“對仔畜雛禽、水產魚苗、存塘魚、積壓鮮蛋、春防疫苗等在急的調運需求,加強督辦服務,優先予以保障。”

顧澤茂說,在疫情可控的條件下,健康的養殖戶可復工,讓小龍蝦銷售網點多起來,通過流通讓對外市場活躍起來,是解決小龍蝦蝦苗難賣、成蝦運不出去的有效措施。

小龍蝦產業不僅為上百萬農民提供了680億元的銷售收入,更為全國餐飲業的30多萬家門店、600多萬員工提供了就業崗位,為上千萬消費者提供了價值2700多億元的時尚美食。顯然,迅速促進小龍蝦產業正常運行,絕不是一件小事。

本報記者 胡婧


分享到:


相關文章: